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了《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新能源微電網代表了未來能源發展趨勢,是"互聯網+"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性應用。同時,新能源微電網是電網配售側向社會主體放開的一種具體方式,符合
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可為新能源創造巨大發展空間。
意見指出,新能源微電網是基于局部配電網建設的,風、光、天然氣等各類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具備較高新能源電力接入比例,可通過能量存儲和優化配置實現本地能源生產與用能負荷基本平衡,可根據需要與公共電網靈活互動且相對獨立運行的智慧型能源綜合利用局域網。意見鼓勵在新能源微電網建設中,按照能源互聯網的理念,采用先進的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實現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協同運行,以新業態方式參與電力
市場,形成高效清潔的能源利用新載體。
目前,全球微電網發展迅速,規劃、在建以及投入運行的微電網示范工程超過400個,輻射到北美、歐洲、東亞、非洲、拉美等地區。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NavigantResearch公司發布的微電網相關技術的市場預測。預計2023年微電網產業覆蓋到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50億美元以上。
SBIEnergy預測到2020年,北美的市場份額將會從74%下降到62%,而亞洲和歐洲的市場份額將分別上升到17%和11%。亞洲市場的增幅最大,而亞洲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市場。
美國
美國至今為止在全球的微電網市場中都處于領先地位。根據研究咨詢公司GlobalData的報告,2012年美國微電網行業收入為36億美元,2020年有望達到57億美元。
美國微電網產業覆蓋面廣,除了通常的居民、大學等各個領域,美國還將微電網用于國防基地的國家。根據Navigant研究公司的數據2012年美國已建成12個國防微電網項目,并預測其裝機容量會在2018年翻一倍達到600MW。
此外,在2015年2月美國圣地亞哥天然氣與電力公司國家獲得了能源委員給予對加州微電網擴張的500萬美元補貼。這些補貼將用于導入26MW光伏電站,預計在2016年中期完成,屆時將成為美國最大規模的微電網。
歐洲
歐洲于1998年就開始開展微電網的研究,并重視示范工程的建設,微電網工程幾乎輻射到歐洲的各個國家。
日本
日本由于自身地理條件,微電網以海島獨立電網項目為主。
綜上所述,國外微電網項目的共同特點主要有:
(1)企業和政府聯合推行微電網項目的運營;
(2)政府重視微電網利益分配機制、成本補償機制等相關
政策的制定以保證運營商的利益;
(3)項目發展初期依賴相關激勵政策的支持;
(4)微電網運營商重視新技術的應用及其實際效果的評價。
而這幾個國家也在研究領域上有所側重,美國重點研究如何利用微電網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量,歐洲重點研究多個微電網的互連和市場交易
問題,而日本則是研究微電網的控制與儲能技術。
中國
國內微電發展處起始階段,重在解決分布式發電并網問題和歐美等國的微電網研究現狀相比,我國微電網的發展尚處于起始階段,但微電網的特點適應我國電力發展的需求和方向,發展路線明確。
從我國微電網發展路線并借鑒國外經驗,我國微電網的發展的重點為解決分布式發電的并網問題。處于電力系統管理邊緣的分布式發電并網會造成電力系統不可控、不安全和不穩定,從而影響電網運行和電力市場交易,所以分布式發電面臨技術障礙和質疑,也就造成諸多棄風、棄光現象。
國家大力推廣示范工程,"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要建成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的目標。目前,微電網示范工程大致可分為三類:
邊遠地區微電網
我國邊遠地區擴展傳統電網成本高,且采用化石燃料發電對環境的損害大。考慮到邊遠地區擁有豐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我國建設了大批利用本地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獨立微電網項目來解決我國邊遠地區供電問題。
海島微電網
我國約有450個海島上有居民,部分海島用電主要依靠柴油發電在有限時間內提供電能,大部分海島居民生活在缺電的狀態中。考慮到向海島
運輸柴油的高成本和困難性以及海島所有的豐富可再生能源,我國建設了大批利用海島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獨立微電網項目來解決海島供電問題。
城市微電網
城市微電網示范工程的主要目標是集成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提供高質量及多樣性的供電可靠性服務、冷熱電綜合利用或發揮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