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稱,這個目標提出的過程本身存在
問題,并不具備科學性,但為了讓政治家能在協商中對焦一個具象的目標,才賦予了這個數字意義。
【寫在前面】
當地時間12月5日,巴黎氣候大會的最終協議草案達成,各國部長將對這份草案進行進一步的磋商。
經過4年的談判后,超過190個國家的氣候談判大使終于在巴黎達成一致。在42頁的的氣候草案中,列舉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阻止氣候變化的長期措施,對發中國國家的金融援助等。
6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全球領導人同意合作
減排,達成到2020年全球溫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超過2℃的目標,只可惜當時這份協議并沒有達成具有法律約束的協議。
現在,2℃的目標再次被提及,更多的人開始聚焦溫度上升2℃的意義和科學性。12月5日刊發的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認為,防止溫度上升超過工業革命前2℃的目標是不科學的,它更像是一個政治目標。
《經濟學人》稱,這個目標提出的過程本身存在問題,并不具備科學性,但為了讓政治家能在協商中對焦一個具象的目標,才賦予了這個數字意義。
以下為《經濟學人》全文: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日,法國巴黎勒布爾熱,查爾斯王子出席巴黎氣候大會。
“從即將到來的災難中拯救我們的地球和同胞。”這是英國查爾斯王子作為代表,出席巴黎氣候 峰會演講時的待辦事項之一。在講話中,他呼吁在場的人為自己的子孫想想,并記住為他們鋪平“通往理智未來的道路”。但這樣的演講,從1992年聯合國氣候 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推出以來,就已經聽到過很多次了。超過190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大家都同意穩定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比例,從而限制“人為 對氣候的危險干擾。”
自2010年開始,大家就同意一個目標:為防止地球末日到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不能超過工業化革命之前的2℃。王子在演講中,提醒大家。
2℃, 這個數字已經成為一塊試金石。在這個數字之下,感覺一切都會好起來,或者至少是好的。超過這個數字,天啟騎士將會釋放所有的憤怒。但超過這個數字幾乎是肯 定的了。即使
碳排放不超過現在的水準(這個目標本身就難以置信),現有的污染物都將使溫度在三十年內上升超過2℃。到時候讓天啟騎士嗤之以鼻的將會是,投 資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少意義?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統一后的第一個總理,他曾經說過法律就像香腸:最好不要看它是如何制成的。這句格言可能同樣適用于2℃的目標,這是政治需要和科學疑惑的混合體。
這 個數字誕生與上個世紀70年代,由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教授所寫。當時,很少有人聽說全球氣候變暖的想法,也沒有多少人關心。有先見之明的 諾德豪斯教授認為重要的事情將會發生,因此建議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阻止溫度超過過去10萬年的增長。在過去的時間里,冰河時期的數據是可用的,溫度與其 他環境作用之間的關系也合理清晰可見。根據這些核心提示,給出了溫度上升不超工業革命前2℃的目標。
諾德豪斯教授本人同意這個預估是“極不滿意的”。因為它僅僅基于氣候觀察,并沒有進入到未知的領域,其安全性也無法評估。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少有人知道氣候變暖的影響,他后來寫道,他的目標是為平衡成本和損失找到“替身”。
從那時候起,事情發生了改變。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2℃都已經太多了。其他人則認為限制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肯定會被突破,更多的人為作用會將地球推入 更熱的狀態。無論哪種方式,一旦實施,限制在2℃的想法就有了自己的生命。1980年代末,這個數字引起了歐洲各個領域科學家的重視。在1990年,這個 數字被寫進了斯特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報告中,盡管這也是基于作者根據“生態系統歷史溫度變化的脆弱性”的觀察,但在報告中,作者認為僅是1℃的升溫都可能 引發“迅速”和“不可預測”的后果。盡管如此,該作者也承認即使用2℃來替代、限制,也為時已晚。這個數字是務實、肯定的,但不是科學嚴謹的。
六年后,歐盟的部長理事會會議召開,其中包括安格拉·默克爾(其被認為是卑斯麥最新的接班人),會議批準了氣溫上升2℃的限制目標,正式賦予了這一數字政治 意義。從而得到廣泛傳播。到2009年,八國集團簽署協議,并在當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提到這個協議。隨后到2010年的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上,將2℃ 上升為國際氣候
政策的目標。
除去這一目標過去存在的問題, 2℃的限制確實有可取之處。將不斷上升的氣候問題化作一個單一的,易于理解的數據,給了政治家們可瞄準的簡單化目標,并可以根據這個目標來衡量其努力成功與否。
但有人擔心,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記錄全球溫度并沒有聽起來那么容易。因為地球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大氣層,有著不同的溫度上升率,所以各種校正的數據必須統 一成單一數值。一個真正簡單,更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公認的溫室氣體排放濃度,造成的升溫。溫室氣體能迅速在大氣中融合,并且很容易采樣,且能容忍誤差。
還有人認為單一的數值限制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他們試圖建立溫室氣體濃度、煙塵(能吸收熱量)、硫酸污染、海洋熱含量等指數。然而這些論點還是沒有注意到關 鍵。再次引用卑斯麥的名言“政治不是一門精準的科學”。2℃的限制當然不是完美的,且幾乎肯定會被突破。但它的存在能引起重視。當190多個國家需要協調 不同利益時,這個數字能給予對焦,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