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氣候戰略(Climate Strategies)”機構發布題為《排放交易體系績效評估方法》(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的報告,主要基于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經驗,簡短回顧了用于評估不同操作層面的評估方法以及現有排放體系的結果,討論了這些不同方法用于評估中國
碳排放交易試點計劃績效和設計方面的適用性。
排放交易體系設計及其分析對于提高排放交易績效和從試點項目吸取經驗顯得尤為關鍵,并已經成為諸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等成熟計劃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回顧了排放交易的操作層面,即價格、
市場活動和交易成本等,這些都是理解排放交易體系市場功能的關鍵,可以從交易的啟動和整個過程進行評估;報告探討了排放交易體系計劃的結果,例如
減排量、創新活動、交易影響和就業等;報告就設計中國排放交易試點需要考慮的
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中國排放交易試點是在不同監管框架下發展起來的,有助于評估不同試點項目可能的監管差異和確定最佳實踐,以支撐創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2)建議最初應關注可獲得評估數據的維度,可能集中于操作方面,因為在排放交易計劃持續期間,操作層面的數據是可以獲取的,排放影響數據應該也可以獲得。
(3)其他結果的評估需要高質量的數據,這只出現于EU ETS試點階段。這延遲了其他結果評估的時間尺度。即使這些方面還不能評估,但是仍應收集有關后續評估的數據,以便日后開展相關分析。
(4)了解排放交易價格的推動因素以及排放量可能偏離常規情景(BAU)的程度是認識排放交易體系影響的兩個關鍵方面,不同試點地區的設計特點可能會對目標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都是相對容易的評估方面,因為數據更方便獲取,以及操作層面和結果層面的優先級也有益于評估。
(5)數據透明度是促進碳排放交易體系評估的關鍵因素。標準化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
MRV)系統和監管包括測量的共同邊界、數據收集的時間安排以及所使用的排放因子的清晰度有利于清除評估比較不同排放交易體系計劃的障礙。盡管披露公司的機密和競爭性數據是主要的擔憂,歐盟的經驗表明可以滯后2年披露數據,但是這一時間滯后是否適用于中國國情還需要驗證。
(6)在歐盟,有關設施層面的排放和配額數據的協調以及公司層面可獲得的經濟數據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排放數據是在公司層面收集而不是在設施層面,因此,公司層面排放數據與行業層面的產出或者貿易數據匹配時候將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那些跨多個行業的大公司。在早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協調可獲得的數據將是有價值的鍛煉機會。
(7)應采用集成的評估方法來評估多個
政策的影響,包括價格和非價格,以反映更廣泛的政策環境。這將允許認識排放交易的相對影響以及認識和評估非價格政策。
氣候戰略是一個非盈利組織,旨在為歐洲和國際氣候政策提供世界一流的獨立的政策與經濟研究見解。氣候戰略基于國際專家網絡,縮小研究與政策之間的差距,為國際決策者提供無與倫比的氣候變化和能源政策分析。有關氣候戰略的更多內容可以瀏覽http://climatestrategies.org/。
曾靜靜 編譯. 國際機構為中國ETS試點建言獻策. 氣候變化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16,(3):3-4.
原文題目: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來源:http://climatestrategies.org/publication/methods-for-evaluating-the-performance-of-emission-trading-schemes
封面圖片來源:ye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