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發力綠色金融成中國經濟轉型加速器

2016-5-4 11:45 來源: 財新網 |作者:

在位于美國財政部對面的美國銀行大樓10層,美國前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快步走上前,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握手。兩人走到長桌的中間,攀談了一會兒后坐下。

保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美國債券市場集團(Sifma)、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4月16日下午在華盛頓聯合舉辦了“中國擔任G20主席國:綠色金融愈發重要”的研討會。

除了一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活動外,這是周小川此次在4月15日至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年會期間,少數對媒體開放的公開露面場合。周小川用英語發表了約十分鐘的講話。作為2016年G20主席國,中國將綠色金融定為G20重點議題之一。

2015年4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與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聯合發起的綠色金融工作小組發布了《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報告,提出14條具體建議,涵蓋四大領域:支持國內外綠色投資的專業投資工具;財政和金融支持,包括綠色貸款利息補貼、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的激勵措施、優化綠色企業的股權市場環境績效披露機制;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包括碳交易市場、綠色評級體制、綠色投資者網絡等;法律基礎設施,包括更加明確的放款人責任條款、強制性環境責任保險、環境信息的披露等。

關于中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時間表,該報告外方召集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聯席主任謝孟哲(Simon Zadek)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關于綠色債券及上市和發債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的建議已經取得快速進展,但涉及司法的“確立金融機構環境法律責任”的建議則需要更多時間。“據我了解,這條建議還需要兩至四年時間成為法律框架的一部分。” 

謝孟哲預計,中國需要五至七年時間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基本核心,主要是規則、政策和標準。

謝孟哲指出,實踐還需要更長時間,政策并不能一夜之間兌現。金融資本和市場需要時間來內在化環境風險和機遇,但與此同時金融市場一直在變化,特別是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改變金融機構的本質,對新金融機構的監管也與之前不同。“像在線平臺、移動支付平臺、眾籌、P2P、比特幣等金融體系中的新元素,將使內在化環境問題變得更加容易還是困難?”

中國綠色債券占全球“半壁江山”

周小川在上述講話中表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中國每年需要在投資約6000億美元,是目前綠色投資水平的2倍。謝孟哲稱,中國財政資源只能滿足10%-15%的綠色投資需求,這意味著大部分中國綠色投資將需要來自私營部門。

周小川稱,中國目前約10%的已發放貸款被分類為綠色貸款。謝孟哲認為,改善金融機構的認知將提高其進行綠色投資的興趣和能力。“中國工商銀行有一個較大的綠色投資組合,雖然最初進行能力建設的投入高,但他們現在看到綠色貸款的回報率一直高于其整體投資組合的回報率。”2010年至2012年,中國工商銀行累計向綠色經濟領域投放貸款約7500億元,支持綠色信貸項目7775個。

在國際市場上,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領域大力發展的融資工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曾表示,綠色債券市場將為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提供一個新的、較低成本融資渠道。發行綠色金融債有助于緩解銀行期限錯配的問題,提升其中長期綠色信貸的投放能力。

中國綠色債券起步較晚,但已成為后起之秀。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2015年12月底先后發布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和《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周小川表示,2016年一季度,中國發行了超過8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近一半。他稱,在未來幾年里,中國計劃設立綠色投資基金,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并引進綠色利息補貼。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特聘高級政策分析師徐楠估計,未來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中,約30%可以符合綠色債券的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與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ISD)合作開展的“綠化中國金融體系”研究認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綠色發展的相應投資需求約為每年2.9萬億元人民幣,總計17.4萬億元人民幣(2.8萬億美元)。假設其中的20%可以通過債市實現融資,并假設這些債券融資中的50%可以被認定為綠色債券,那就意味著每年近3000億元人民幣的綠色債券融資規模。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12月22日發布公告,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綠色金融債券。協合新能源集團網站2016年4月1日顯示,其旗下協合風電投資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功注冊首單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成為全國首單完成注冊的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該項目注冊金額5億元,預計首期發行金額2億元,期限3年,由國家開發銀行獨立主承銷,將于近期完成發行。國開行相關人士表示,協合風電公司此次成功注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實現了國內綠色企業信用債“零的突破”,滿足了企業綠色融資需求,豐富了通過金融創新服務綠色新經濟的手段。

在此公告發布前,中資企業曾在海外發行綠色債券。2015年7月,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在海外完成了3億美元綠色債券的發行,獲得了來自全球66個機構投資者賬戶近5倍的超額認購,成為全球首單中資企業綠色債券。

關于境外投資者購買中國綠色債券,謝孟哲表示中國剛剛向境外投資機構全面開放了銀行間債券市場,但由于存在一些程序障礙,外國投資者購買中國債券的難度仍高于購買本國債券。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月24日發布公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依法注冊成立的各類金融機構,上述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面向客戶發行的投資產品,以及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中長期機構投資者,均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謝孟哲指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購買中國在離岸市場發行的綠色債券更容易。2015年10月14日,中國農業銀行在倫敦發行10億美元綠色債券,承諾將投向清潔能源等綠色領域,獲得亞洲和歐洲近140家投資機構的超額認購,其中3年期和5年期美元債券獲4.2倍超額認購,人民幣2年期債券獲得8.2倍超額認購。

謝孟哲表示,從長期發展來講,中國綠色債券需要有規模、流動性、透明度和回報率。也就是說,回報率要較高,募集資金的用途要得以認證,市場要有流動性,對潛在風險的透明度高,且匯率風險水平較低,“否則,很快會打消國內外投資者投資的念頭”。

機構投資者投什么?

謝孟哲指出,雖然直接投資綠色項目的回報率有時大大高于綠色債券的收益,擁有大量資金的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綠色項目的資金比例一直很低,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

謝孟哲分析稱,機構投資者通常不青睞購買未評級的資產,他們不喜歡借貸,尤其不喜歡投資沒有流動性或流動性低的資產。傳統上,大型機構投資者只會把1-4%的資金用于直接投資項目。即便是做長線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也希望他們的投資組合有流動性。機構投資者在做直接項目投資時,會考慮到項目沒有評級且流動性相對較低等因素,因而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直接投資項目的回報率高是有原因的,比如分析風險的成本更高、流動性較低。”

但另一方面,謝孟哲指出由于目前債券收益率低,投資股市有波動性大、高頻交易復雜等一系列問題,機構投資者提高了對直接投資項目的比例,雖然這個比例仍然很小。

謝孟哲表示,綠色項目通常資本支出高、運營成本低。對貼現率高、希望三年就收回投資的投資者來說,項目看起來不是很有利可圖;但對想要做20至30年投資的養老基金來說,資本支出高、運營成本低意味著可預測期限長,這對養老基金來說更具吸引力。“所以對同一個綠色項目,銀行可能沒有興趣,養老基金卻可能會青睞。”

謝孟哲表示,除債券和項目融資外,機構投資者還投資中介產品,例如將項目投資證券化的債券,或者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機構投資者認為這些中介產品有兩個優點,一是流動性更高,二是有評級或受清晰規則的約束。“這給他們更多信心,特別是如果他們要投資上千億美元的話。他們沒有能力研究單個項目投資。”

中國企業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啟動,2006年6月經證監會批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的“南京城建污水處理收費收益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中國第一單綠色概念資產證券化,其后南京城建于2011年發行了第二期綠色資產證券化,共募集資金20.51億元,兩只產品均以污水處理收費收益權打包證券化的運作模式引入社會資金,支持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方面,興業銀行于2014年發起的“興元2014年第二期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是國內首單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該項目為興業銀行釋放了近35億元的綠色信貸規模,且相關額度又重新投放到以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等節能環保領域。2015年以來共有6單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交易所市場成功發行。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后于2016年3月16日和4月22日發布通知,開展綠色公司債券試點,其中均包含了綠色資產證券化。

關于ETF,馬駿3月3日為《中國環境報》撰文稱,在歐洲,ETF指數產品中已經有20%是“綠色”的,而在中國這個比率只有1%。所以,發展綠色指數方面具有很大潛力。據馬駿2014年7月8日在財新網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現在國際上綠色指數主要包括:標準普爾全球清潔能源指數(包含了全球30個主要清潔能源公司的股票),納斯達克美國清潔指數(跟蹤50余家美國上市的清潔能源公司表現)、FTSE日本綠色35指數(環保相關業務的日本企業)。每個主要指數,都相應催生了跟蹤該指數的基金。 

此外,特色指數和基金還包括:德意志銀行x-trackers標普美國碳減排基金、巴克萊銀行的“全球碳指數基金”(掛鉤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系統中碳信用交易情況的基金等 。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目前在A股市場出現了部分基金產品,如A股富國低碳環保基金、中海環保新能源基金等,但規模不大,且其投資并未嚴格限定在環保主題范圍內。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