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10 15:05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博
一是單位GDP碳排放顯著降低。2013年,單位國民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以累計比2005年下降了28.56%。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5億噸,其中十一五期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十二五前三年能耗強度累計下降9.03%,碳強度累計下降10.68%。
二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0.3%提高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比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能量比重約為9.8%,水電裝機、風電裝機、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面積、農村沼氣用戶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三是低碳試點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自2010年起先后開展了兩批低碳省區和城市的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碳強度目標完成情況均好于其他地區,其中北京、天津等地超額完成十二五累計進度目標。在2011年在七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目前已有6個地區正式啟動碳交易。碳交易市場穩步發展,2013和2014年還分別開展了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和低碳社區試點工作,形成了從省區、城市、城鎮到園區、社區的全方位低碳試點工作格局。試點地區通過制度創新積累了促進低碳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正向其他地區輻射推廣,初步探索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較好的實現的控制排放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
四是森林碳匯顯著增加。2013年我國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18.2%提高到21.6%,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418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已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人工林保存面積居于世界第一位。
五是適應氣侯變化的能力得到加強。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并推廣抗旱、抗澇、抗高溫等農作物品種,加強災害預警預報、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適應氣侯變化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據易碳家了解到,我國十二五我國節能減排的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十二五規劃和中期評估,十二五前三年我國能耗強度完成情況滯后于時間進度,完成既定目標還需付出艱苦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