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呂學都:讓數據說話 為碳市場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016-6-16 12:29 來源: 易碳家--中國碳交易網

讓數據說話為碳市場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亞洲開發銀行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局(SDCC)顧問呂學都

易碳家訊,“2016地壇論壇”于6月16日在北京舉行,亞洲開發銀行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局(SDCC)顧問呂學都出席并發言,他表示,碳市場的數據不真實、不可靠,這是碳市場的癌癥,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碳市場一定不會做好。

以下為發言實錄:

呂學都: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老朋友大家早上好!

前面各位領導的發言,相信大家受到很多啟發,我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地方我想簡單分享一下三條信息,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碳市場發展的思考。

一個是關于氣候融資的問題,幾位專家和領導談到了氣候融資,從亞太區來看,氣候融資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需求非常強大。亞太區中國作為排放量最大,受到氣候變化影響非常脆弱的國家,幾次海潮的災害都給亞太區國家造成損失。

所以在這一點上對于氣候投資的需求非常旺盛,亞洲開發銀行在融資方面可以給予幫助。比如說印度,提交給國家政府貢獻的要求里面,2016年到2030年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提供兩萬八千億美元,15年,一年大概是一千五百多億美元。

另外一個國家孟加拉國提出的是690億美元的援助,這一次提出資金需求方面的援助,再加上本國需要的投資,真的是巨量的融資需求。我們是搞投資的,投到氣候變化方面,肯定有這樣的需求。這是亞太區域應對氣候變化和融資需求方面,決定的一個大概的內容。

第二個方面的事情是給大家分享一下亞洲開發銀行在氣候變化方面的一些做法,現在是對所有的項目進行檢查,包括兩個方面,我們有自己的基本設定,有專家專門做評估。要有適應氣候變化的效率,亞洲開發銀行所有的投資項目都要做這幾項內容。

我們怎么算減排資金呢?亞行和世界銀行以及周邊的開發銀行有一個共同的計算模式,并不是把所有的都算成氣候基金,我們只是把減排效應的一部分錢算的,數據是小的,但是總投資是很大的。亞行去年宣布到2020的時候,要達到每年支持氣候變化的資金60億美元。

我們30億美元也好,60億美元也好,相對于這個區域所需要的巨量的融資需求,那是九牛一毛,我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力量非常微小。亞行提出口號是資金+支持+伙伴關系,希望通過亞行的投資項目,能夠有支持援助,讓受援國獲得各方面的效益,同時也希望和各方結成伙伴關系,使社會資金參與到其中。

第三個是亞行和中國政府的合作,在氣候變化方面,現在亞行里面中國有三個股東,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1991年的時候亞行就有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本人當時正好執行這個項目,和亞行我還是很有緣分的。2014年又達到一個新高潮,亞洲開發銀行和發改委簽署一個規劃,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廣泛合作,這還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方案。

在氣候變化方面,我想說幾點,首先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亞行都提供過一些微薄的支持,我們為此感到很驕傲,這是在碳交易方面。我們跟國家發改委合作,也做了很多戰略性、前瞻性的減排技術,做了一億美元的節能項目。

相對國內來講,我們也是屬于非常微薄和微小的,我們在討論和協助低碳的試點,準備下更大的力氣協助我們做這件事情。我們和蘇司長也在討論,選定一個城市合作,選定下來以后,亞洲開發銀行作為支持者,做好規劃和投資方面的規則。

我還有兩點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說氣候融資、碳融資,其實我們對這個問題也有很多想法和思考。現在氣候減排和融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個項目投資10億美元,這10美元算成氣候資金,我們已經做了嘗試。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綠色金融、碳金融,真正意義上什么叫綠色金融?哪一部分算綠色金融?哪一部分算碳金融?這方面我們都很欠缺,現在我們在往前走,但是很多技術的研究、政策研究以及法律法規非常欠缺。

我們也很愿意,也期待和國內各方面的專家加強在這方面的工作,奠定綠色金融大廈和碳金融大廈才有可能。

第二點是因為沒有那樣的明確定義,對綠色金融和碳金融的價值是一個巨大曲線,碳可以賣等等的,我們講碳金融,說句不太好聽的話,這個是被要求進去的。碳和綠色在我們整個法律體系里面并沒有對它的價值給出明確的界定,它現在還是有價值的,但是你很難確保你減下的碳五年、十年以后還有價值,正是因為它的隨意性比較大,受政策左右比較大,導致了大量投資人不敢進入里面。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另外一種情景,我們通過法律說任何減下來的碳就是你的資產,是可以作為遺產留給后代,這樣會激勵更多的投資人,今天把錢投在這里,為明天更好的清潔環節做投資。包括綠色也是這樣,投資人說投下去以后,需要正常的回報,有資金回報嗎?資產負債表里面,它是沒有的。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的金融機構,銀行和保險公司不可能往前走,這一個是制約我們現在很多發展的問題,必須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它,類似于《物權法》一樣,這是巨大的障礙,但是通過更多的實踐我們要慢慢去完善它。這是我個人分享的看法,不一定對。

再分享另外一個觀點,我們也有參考國內的現象。數據的不真實和不可靠,我覺得把這個當成一個病,指的是碳市場的癌癥,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碳市場一定不會做好。這個也有賴于立法和有賴于政府,更有賴于碳市場的從業人員自覺的維護數據真實性和碳市場的交易,我們的食品等等都有很多造假,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核查和誠信的數據,這樣就沒有一個好的發展。我們要對它的數據可靠性和法律監管性角度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為中國的碳市場一定是引領全球碳市場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今后跟其他國家的碳市場進行對接,從政策和研究來講,必須很早就走出這一步。最近已經出版了在碳市場跨國認證的報告,很愿意和大家在這方面做進一步探討,也做過介紹。

由于時間問題,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不代表亞洲開發銀行。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