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國家電網公司共同主辦的全球能源互聯網高端
論壇——中國倡議一周年紀念活動在
北京隆重舉行。會議由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副主席舒印彪主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
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在講話中提到,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屆時,全球清潔能源比重達到80%以上,二氧化
碳排放僅為1990年的一半,能夠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發揮戰略規劃引領作用。。
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沙姆沙德·阿赫塔爾、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金麗颯、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畢羅爾、葡萄牙共和國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以及俄羅斯聯邦能源部、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水利電力部等國家機構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向大會發來賀信,表達了對會議成果的期待,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吳紅波在賀信中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為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我很欣喜地看到合作組織為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合作組織破解發展
難題、匯聚全球智慧,已經成為共商、共建、共贏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平臺。去年國際社會一致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人人享有經濟、可靠、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行業間齊心協力、通力合作。因此,舉辦這次全球能源互聯網高端論壇很重要、很及時。我相信會議必將取得豐碩成果,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早日實現。
阿赫塔爾在賀信中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為推進區域電網互聯和電源結構優化帶來了重要機遇。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合作組織為推動區域能源互聯互通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聯合國在亞太地區的政府間機構,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致力于推動區內各成員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組織是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已經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亞太地區能源可持續發展及跨國電網互聯互通,促進區內經濟融合發展。雙方的合作必將有力促進亞太區域能源互聯互通,推動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經濟、可靠、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的目標。
劉振亞指出,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是在全球范圍推動能源革命、促進清潔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倡議,開啟了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新征程,得到了國際社會普遍贊譽和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倡議,洞悉世界發展形勢,把握能源發展規律,引領時代發展潮流,描繪了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關乎全球發展和人類命運的重大戰略抉擇。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開辟了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賦予了“一帶一路”建設新內涵,打造了全球經濟發展新引擎,創造了世界和平發展新契機。
劉振亞強調,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著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應對挑戰,必須加快實施“兩個替代”,即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中國倡議,以清潔和綠色發展為原則,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為目標,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為實施“兩個替代”、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使用的基礎平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全球電網互聯、實現世界能源互聯,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將有力促進各國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不僅推動世界能源轉型發展,保障能源和電力供應,而且催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帶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將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開創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新局面,將大幅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能夠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縮小地區差距,減少國際爭端,增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
劉振亞指出,作為首個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國際能源組織,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自2016年3月成立以來,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全力推進和落實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在理念傳播、國際合作、戰略研究、技術創新、項目推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實現了良好開局。目前,合作組織已發布《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報告》等研究成果,正在積極推進蒙-中-韓-日電力聯網工程等重點示范項目,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互聯互通。
劉振亞表示,當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正在向戰略實施、共同行動階段邁進。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期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時期,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將以戰略規劃為引領,以創新驅動為支撐,以國際合作為保障,全面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進實現“兩個替代”。要發揮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優勢,加快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推進東北亞電網互聯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網互聯互通。要推進科技、產業、金融創新,要發揮合作組織引領作用、行業企業主體作用,政府支持引導作用和國際組織協同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強大合力。
這次會議得到各方高度重視。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外交部20國集團事務特使王小龍,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廖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出席會議并致辭。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董事長羅德里格.科斯塔、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磊、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曹培璽、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志安、劍橋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資深研究總監愛德華.瓦杜拉、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總經理王琳、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胡浩、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羅納德.普拉斯教授等嘉賓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與會嘉賓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落實中國倡議,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世界各國有關方面共同努力,并達成充分共識,同時呼吁各方要加強合作協調,共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王小龍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
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全球能源互聯網承載著地區及世界和平發展使命。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有助于全球
問題治理,有利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框架下,將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共享區域能源資源,推進沿線國家能源國際合作。通過能源互聯為重點內容之一的“一帶一路”建設,協調和匯集各方力量,實現開放、創新、合作、共贏,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諧的伙伴關系,促進世界和平、繁榮、進步,開啟人類和平發展的新篇章。
廖鴻表示,《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積極參與新建國際性社會組織,支持成立國際性社會組織,服務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體現了中央高層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認可,為國際性社會組織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中國國際性社會組織舞臺廣闊,前景光明,潛力十分巨大。未來5到10年,是中國國際性社會組織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作為我國能源行業首個國際性社會組織,對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王曉林表示,中國一直高度重視并致力于推動能源轉型變革。近年來,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新,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來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加快建設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清潔能源發展規模最大的國家,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達到了12%。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重要倡議,將成為實現這一愿景的重要支撐。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倡議的具體實現,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重大創新。
胡浩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集能源傳輸、資源配置、市場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務于一體的“物聯網”,是創造巨大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發展平臺,蘊含著廣闊的商業空間。全球能源互聯網龐大的資金需求,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了重大的戰略機遇。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于今年3月正式成立,以“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為宗旨,以“促進清潔發展、建設和諧世界”為使命,匯聚了來自五大洲14個國家,覆蓋能源、電力、信息、環保、科研、咨詢、金融等領域的80家首批會員單位,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截至目前,合作組織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國際能源署、國際電工委員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斯坦福大學等國際組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了聯合研究機制,開展了高端合作。
在2016年9月召開的杭州G20峰會期間,中國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動多邊開發銀行發表聯合愿景聲明,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程。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納入B20會議報告。
【相關資料】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是基礎,特高壓電網是關鍵,清潔能源是根本。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投運“四交五直”9個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10個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線路長度、變電(換流)容量分別達到3.0萬公里、3.2億千伏安(千瓦)。建成智能變電站2554座,3.5萬座變電站實現無人值守;安裝智能電表3.1億只,實現用電信息自動采集3.2億戶。國家電網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25億千瓦、6667萬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總體分為國內互聯、州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屆時,全球清潔能源比重達到8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僅為1990年的一半,能夠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內。
2016年3月,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有關企業簽署了《東北亞電力聯網合作備忘錄》。根據設想,東北亞電網互聯將通過蒙-中-韓-日電力聯網工程,建設北電南送、西電東送、交直流協同的跨國輸電骨干網架,向北承接俄羅斯水電、風電,向西承接蒙古風電、太陽能發電,向中國、韓國和日本送電,滿足東北亞負荷中心清潔用電需要。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達成的歷史性協定,對控制全球溫度上升提出了明確目標。2016年4月22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高級別簽字儀式上,175個國家簽署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協議,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爭取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2016年9月3日,中美兩國共同向聯合國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