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承辦的2016年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專題培訓——應對氣候變化碳減排途徑與實施培訓班近日在北京舉辦。
本次培訓班共邀請了來自亞太地區(越南、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尼泊爾、斯里蘭卡)、非洲(埃及、坦桑尼亞、烏干達、科特迪瓦)和拉丁美洲(古巴、秘魯)等13個國家25名學員參與。其中,大部分學員服務于其所在國家的環境管理部門、應對氣候變化部門、工業管理部門及清潔生產中心等。
培訓班為期10天,將以課堂教學、實地考察和座談交流等形式,在氣候變化、
碳交易、工業
碳減排、環境保護、碳減排案例等板塊開設相應課程,分享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方面的有益經驗和成功案例。
“氣候變化
問題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關心的熱點環境問題之一。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
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向記者表示,我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宣布設立200億元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目標是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等合作項目。本次培訓即為貫徹落實此項政策。
培訓期間,不少學員表示,中國經驗和模式給他們在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和實踐提供了參考,希望能借助此次學習機會促進相互溝通與了解,繼續推進各方在氣候變化、碳減排、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共同應對和解決面臨的環境問題,并為推動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南南合作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