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碳交易網了解到,目前,很多企業把自己的環境信息和碳信息放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在滬市100家上市公司中,60%設立了單獨部門來承擔環境和能源消耗甚至碳減排的責任,65%著手建立具體的碳減排目標,57家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減排計劃,95%的公司都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涉及了能源消耗、環保以及排放的內容,40%的公司還提供了相關的水、電、煤、蒸汽以及制冷方面消耗的數據。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不少企業都在積極把相關信息通過有效渠道進行披露。
企業能夠在減排中形成競爭優勢,碳披露如果有考核目標,企業動力會更大。
關于企業如何應對碳披露,埃森哲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李廣海認為有幾個不同的階段。“企業更多的是考慮合規要求,政府要求做什么,企業就做什么;政府沒有明確要求的,企業就先不干。在過去十年二十年中,企業也是這樣做的。”李廣海表示,未來這個策略是不行的。除了合規,對于低碳發展,企業還有另外兩種認識:一是摸清家底有利于控制風險;二是通過碳管理可以實現成本節約。
總體而言,從碳信息披露的角度講,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嘗試披露環境保護及碳信息。市場的醞釀、政府的監管還有個體及團體是推動碳披露不可或缺的3個方面。
有關監管機構應盡快出臺上市公司或環境交易所的碳信息披露規則,從自愿披露、鼓勵披露逐步向強制披露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