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碳市場將在2017年啟動,碳
排放權總量和配額分配辦法備受市場關注。蔣兆理表示,我國碳排放配額分配辦法“將以基準線法為主,單位產品的排放量在基準線以上,生產的產品越多,獲得的配額就越大;處于基準線以下的企業就需要加大投資,讓單位產品的排放量高于基準線,否則每生產一個產品都要向市場購買碳排放權,或者只能退出市場?!?/div>
“只有一些特殊的行業,比如熱電聯產,在碳排放配額分配過程中,仍將階段性地實施
碳強度法,但最終目標還是要統一實行基準線法?!笔Y兆理補充道。
在制度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預計年底前獲批。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張希良認為,規劃全國統一碳市場配額總量需要遵循幾個原則:覆蓋行業盡量寬,企業門檻盡量低,碳強度下降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盡可能避免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不影響覆蓋行業經濟活動水平等。進行配額分配的指導原則應該是以免費發放為主,并且符合總量設定的目標。
蔣兆理認為,我國鼓勵減排的政策工具必須從行政命令型、財稅鼓勵型向市場型轉變。
目前碳價處于底部,大部分交易所的價格已降到20元左右。在2017年第三季度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之后將會發生質的變化,未來碳價仍然有巨大上升空間。
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我國已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由此加快我國統一碳市場建設迫在眉睫。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構建碳市場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的有效手段,碳市場作為一個清晰的制度體系,提出了既定的減排目標,也提供了更多的減排選擇,不僅能夠幫助中國的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又能夠有效地實現碳排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