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隨著一聲響亮的鳴鑼,
四川碳
市場正式開市了。作為全國非試點地區第八家擁有國家備案
碳交易機構的省份,四川
碳市場的成功開市,標志著四川正式跨入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行列。隨后,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也正式揭牌,為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機構布局形成了有效補充。
四川碳市場鳴鑼開市
系全國非正式試點地區第八家國家備案碳交易機構
12月16日,四川碳市場開市暨全國碳市場(成都)中心揭牌儀式在成都舉行。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分管領導、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及成都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并為四川碳市場鳴鑼開市。今天上午正式開市后,四川碳市場便完成10筆
ccer交易,總量363000噸,成交的CCER主要來自風電、光伏、水電、瓦斯發電和沼氣利用項目。這次開市,四川也成為繼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
深圳等7個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之后,全國非試點地區第八家擁有國家備案碳交易機構的省份。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川省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碳市場規模巨大,獲批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項目和
減排量均居全國第一;同時,四川獲批準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項目數及減排量亦居全國前列。為推動四川碳市場發展,今年7月,四川省發改委印發了《四川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省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國碳市場將在2017年正式啟動,初期以現貨市場為主,交易規模約為12-80億元/年;未來逐步由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過渡,市場規模在600-4000億元/年。市場成熟后,四川省的碳交易規模可達400億元/年,其中,成都市場規模約20億元/年,如能覆蓋西部其他省(區),交易規模還將大幅增大。在供需兩旺的市場博弈下,碳資產投資價值明顯提高,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顯著增加,將有力推動控排企業提高能效,促進西部地區產業機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據悉,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進入沖刺階段,《全國碳交易管理條例》已經列入優先立法計劃。
在蓉布局碳交易平臺 將覆蓋西南、西北碳市場
相較于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試點地區,四川在碳市場建設的經驗和時間上存在差距,但也存在較為突出的比較優勢。
據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碳市場空間巨大。按省域比較,四川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數量和減排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西部目前只有四川和和重慶兩個碳交易平臺,市場對四川平臺期望更高,多數省(區)與四川合作意愿強烈。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釋放信號,在蓉布局碳交易平臺是為了覆蓋西南、西北廣大碳市場。此外,四川創新意識強,提出的滾動履約機制受到廣泛關注,國家發改委在全國碳市場制度安排時考慮采納。創新性的“碳惠天府”計劃可有效增加市場流動性,政府、社會、公眾都將受益于碳交易。而四川以資源減排量交易開市,不同于七個試點市場從配額交易開市,直接采用全國碳交易市場制度機制體系,沒有區域市場對接全國市場之虞,凸顯獨特性和后發優勢。另外一方面,成都正在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已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科研教學單位云集,興業銀行有成熟的
碳金融產品,其他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積極研發碳金融產品,設立各種
碳基金,發行碳債券,加快碳遠期、碳掉期、碳期權和碳期貨的研究和準備。而自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2011年成立以來,十余個國家與碳交易相關機構相繼來蓉考察交流、謀求合作,尤其是去年德國綠黨主席來訪后,德國、英國、南非等國政府官員密集到訪,商洽參與碳市場的可能性和路徑。
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揭牌,系全國七家碳市場能力建設中心之一
在四川碳市場正式開始后,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也正式揭牌。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揭牌儀式上獲悉,該中心是經國家發改委同意,依托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設立的,全國七家碳市場能力建設中心之一。
四川聯合環交所表示,成都中心將充分發揮碳市場能力建設的助推作用和對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全國碳市場建設和運行的實際需求,對主管部門、重點排放企業、
第三方核查機構及支撐機構等碳市場相關參與方進行分層次、有針對的能力建設培訓活動,促進企業合理控制自身碳排放和提升
碳資產管理能力,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國碳市場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與專業人才保障。
據悉,該中心揭牌,為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機構布局形成了有效補充,下一步將積極加強宣傳引導,促進能力建設活動常態化,發揮資源優勢么率先建設資源減排交易市場,統籌兼顧,努力拓展業務和金融創新,共同為全國碳市場建設貢獻力量。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省發改委與
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簽署川藏兩地碳市場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四川聯合環交所與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西南財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等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