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2.2億人”的個人碳賬戶平臺螞蟻森林,在綠色金融領域又有新探索。6月8日,螞蟻森林宣布成立個人碳減排專家委員會(簡稱“專家委員會”),推動出臺全球首個大規模個人碳減排算法標準,并對現有算法進行升級。
螞蟻森林是2016年螞蟻金服在旗下支付寶平臺上線的個人碳賬戶平臺,用戶在線的綠色行為,譬如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所節省的
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能量”,用于澆灌手機里的虛擬樹。每一棵虛擬樹長成后,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以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截至2017年4月底,螞蟻森林用戶已累計減排67萬噸,845萬棵真樹“梭梭”樹正陸續被種下。
支撐以億計螞蟻森林用戶減排行為科學換算的,是由螞蟻金服和
北京環境交易所共同研究出具的個人碳減排算法。經過一年的實踐,螞蟻森林的線上的碳減排場景日益豐富,線下的真實樹種也日益增多,碳減排算法在實踐中升級。
在清華大學中國碳
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前主席段茂盛看來,全球范圍內如何對個人的減排努力進行估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目前,國內外均沒有大規模個人碳減排
方法學的統一標準。而對螞蟻森林的算法優化,能使其更好兼顧準確性、可操作性和透明性,不僅可以更科學地服務于全球最大的個人碳減排場景螞蟻森林,在全球范圍內也有重要的探索和實踐價值。“螞蟻森林將為中國甚至全球的環境和公益做出更多貢獻,成為可復制的樣板工程。”
這也是段茂盛加入專家委員會的原因之一。與他一同成為專家委員會首期成員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低碳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市環保局前副局長杜少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NCSC)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張昕等人。據了解,該專家委員會分為碳計量專業委員會和生態專業委員會,此次審定了升級后的算法。
算法升級后的螞蟻森林用戶將感到更“公平”。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助理王穎表示,螞蟻森林一期的場景涉及
交通減排,當時從科學角度考慮,將交通排放因子設定為三類地區。然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行政區劃和地理邊界概念日漸弱化,二期將通過大規模用戶問卷調查和文獻調研,確立全國統一的交通排放因子,這會讓用戶做一類低碳行為時,獲得一樣多的綠色能量。
結合人們真實的低碳減排場景,北交所幾易其稿,還優化了基準情景線科學化,引入新的項目調整因子等項目。新的標準最終由段茂盛、張昕、杜少中等國內權威碳計量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審定通過。據了解,接下來螞蟻森林還將推動公益開放計劃,接入更多低碳場景,其相關的碳減排量計算方法,也都將經過專家審定,確保科學性。
“螞蟻森林在促進普通民眾的消費端減排方面邁出開創性的一步。”段茂盛表示,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和多邊氣候治理體系的堅定維護者,中國已經表態將堅定履行自己已經做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并將在未來的全球氣候治理方法發揮更加重要的引領作用。為實現我國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到頂峰的目標,中國不僅需要來自各個行業等生產端的減排努力,也同樣需要依靠普通民眾在消費端的減排努力。
中國和中國科技企業的綠色探索令世界振奮。在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負責人埃里克·索爾海姆眼中,中國等國家已經展現出在氣候變化領域強大的領導力,螞蟻森林有2億用戶,相當于世界人口的3%,正踐行著綠色生活方式。
今年年初,螞蟻金服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達沃斯
論壇成立了全球首個綠色數字金融聯盟(GDFA),尋求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在全球推廣螞蟻森林。而全球第一代大規模個人碳減排方法學標準則是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