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實錄:
2011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正式批準
北京、上海等七省市開展
碳交易試點工作。作為試點之一,北京碳交易
市場已經運行超過了三年。近年來,北京的
碳排放交易量如何呢?
在北京環交所交易大廳,大屏幕滾動著不斷更新的碳交易信息,從價格到數量到成交額,都在顯示著市場的變化。碳
排放權交易,是指由政府設定某一轄區內一個或多個行業的排放總量,每年發放一定數量的碳排放配額給排放單位;如果排放單位的年度實際排放量超過了配額,政府允許排放單位從市場上購買配額,通過市場機制來履行其
減排義務。用得多的掏錢,用得少的掙錢。
據北京環交所統計,自2013年11月開市以來,截至2016年底,北京
碳市場累計申請開戶機構已超過900家;截至2017年6月10日,累計成交碳排放配額1788萬噸,累計成交額超過6.45億元。
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裁周丞:“三年的交易量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第一年(2014年)我們完成了兩百多萬噸交易,2015年完成了三百多萬噸的交易,到2016年我們完成720多萬噸的交易。也就是說企業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到這個市場當中了。”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參與主體的不斷增多,成交規模開始逐年穩步擴大。數據顯示相較于2015年,2016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增長130.10%,成交額增長80.11%,線上和線下成交量分別增長96.39%和152.25%。目前,北京碳交易均價在每噸40-50元,是全國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中價格最高的,也是相對最穩定的。
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裁周丞:“目前為止,到2017年6月12號這上半年,我們完成了540多萬噸的交易,調整的門檻已經從原先的一萬噸二氧化碳降到了五千噸,也就是說管控了大量的企業。目前我們是有940多家企業,在全國七個試點當中,我們是管控企業最多的一個試點地區了。”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環境交易所,個人和企業還可以通過自愿購買
碳減排額度,來“中和”自己和員工的碳排放量,為城市綠色出一份力。在北京環交所打造的全國首個自愿減排微商服務平臺——“北京環境交易所服務號”上,市民可以測算碳排放、購買碳減排套餐,并通過微信支付。
北京環境交易所副總裁周丞:“2017年即將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我們對全國市場是充滿期待的。因為全國市場規模比較大,納入到全國七千到一萬家企業。我們也希望為全國的碳排放交易做出我們北京環交所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