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
碳排放權交易所披露,截至本年度6月20日,納入廣東省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
電力、
水泥、
鋼鐵、
石化、民航、
造紙6個行業共244家控排企業和單位均按照核定的2016年度實際碳排放量,通過配額注冊登記系統提交了足額的配額或可用于抵消的國家核證自愿
減排量(
ccer)和廣東
碳普惠減排量(PHCER)。經省發改委審核,符合相關規定,準予清繳并注銷,2016年度碳排放配額履約工作圓滿收官。至此,廣東省已成功連續三年實現碳排放配額履約率達100%。
作為低碳發展的領頭羊,目前廣東已建立起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碳
市場體系,并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扎實開展國家低碳試點省、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創新開展碳普惠制試點、近零碳排放示范創新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已出臺碳普惠減排量管理辦法,建立起完備的PHCER管理系統,對省級PHCER的創建、分配、變更、注銷等進行詳細記錄和統一管理,企業可選擇使用PHCER抵消碳排放,企業履約后剩余的配額可以在后續年度繼續使用和交易。
此外,廣東采用雙管齊下的方式從內外兩個方面提升企業的減排動力:
召集企業代表和行業領域專家組建配額技術評估小組并展開一系列研討,企業、行業協會等利益相關方的參與使得我省制定的
碳交易政策更易于企業遵照執行。控排企業由被動減排轉為積極參與,減排的內在動力得到不斷提升。此舉還有利于各項風險評估與把控,將企業負擔控制在其力所能及的的范圍之內,保障了碳交易政策的科學合理性。
外在方面則進一步完善了違規處罰制度,通過罰款、公告等形式將企業違規情況納入全省社會信用管理和全國金融征信系統,增加了企業不履約的成本。與此同時,安排碳排放交易工作小組在履約期各關鍵節點敦促企業推進履約進度,從各個環節加大監管力度,保障了履約工作的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