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全國綠色金融成果巡展”走進深圳,并在市民中心B區東禮堂展廳舉行了開展儀式,向深圳市民集中宣傳綠色金融知識。記者從當天下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獲悉,深圳碳市場配額總成交量已突破2000萬噸,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總成交量也突破1000萬噸,在全國碳市場中排名居前。
據介紹,深圳是“全國綠色金融成果巡展”的第二站,展覽將一直持續至6月30日,本次巡展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市金融辦和深圳
排放權交易所聯合主辦。主辦方今年將分別在貴陽、深圳、福州、杭州、上海以及
北京六個城市開展“全國綠色金融成果巡展”活動。展覽中包括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涌現出來的優秀案例和突出業績,旨在向全社會進一步普及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形成共建生態文明、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公眾對發展綠色金融的共識。
另據了解,27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深圳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深圳綠金委將成為深圳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深港綠色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此次“全國綠色金融成果巡展”是深圳綠金委正式成立后舉行的首次綠色金融相關活動。
2010年9月30日,以深圳成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成立。2013年6月18日正式啟動
碳排放權交易,成為國內首個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平臺。目前,納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管控范圍的單位已達824家,建立起多層次
碳交易市場,
碳配額交易市場也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
而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深圳碳市場結合特區金融業發達的特點,創新性地推出了具有融資、碳資產增值、風險管理等功能的多種形式的
碳金融創新產品,曾創造了全國首單“碳債券”、全國首家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碳交易平臺、全國首只私募
碳基金、全國首筆綠色結構性存款、全國首單跨境碳資產回購交易業務等一系列碳市紀錄,為碳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價格發現工具、風險管理工具和低碳融資工具,大大活躍了市場交易。
截至2017年6月27日,深圳碳市場配額總成交量突破2000萬噸,達到2034萬噸,總成交額超過6.53億元;CCER總成交量突破1000萬噸,總成交額超過1.18億元,刷新了深圳碳市場的紀錄。僅27日當天,代號為“SZA2016”的配額品種就成交33200噸,成交金額達1146032元。
另一組截至今年4月末的統計顯示,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重慶、深圳7個首批啟動的碳交易試點中,加上
福建、
四川兩個碳市場的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1.35億噸,成交額28.56億元。其中,深圳試點成交額位居全國第二,成交量位居全國第四,以占全國2.5%的配額量,實現了21.04%的交易額、13.52%的成交量。
值得關注的是,在服務好本地市場的同時,深圳也憑借試點先發優勢,加快了在異地市場輸出“深圳模式”的步伐。2016年以來,在國家部委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先后為全國十余省市提供碳市場建設與咨詢服務。在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背景下,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通過一系列創新,強化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記者 王海榮 實習生楚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