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
市場年底啟動現已經是板子釘釘上的事情了,而大部分控排企業目前對于
碳市場還是一臉茫然的。照理說,這是咨詢機構介入控排企業的大好時機,然而就我所知,很多咨詢機構都找不到業務可推,因為好多
碳資產管理公司主要業務就是開發
ccer項目及做配額置換。這CCER突如其來地被砍,導致這些公司自己都一臉懵逼,一時半會也想不出其它的業務來。
我看過幾個公司所謂的碳資產管理服務的方案,也就是圍著
碳管理說一些空話,很難落到實處。這些方案恐怕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么去說服企業呢?其實關于企業碳管理,是可以延伸出很多具體的業務做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企業碳管理的幾種境界,你屬于哪一種?”也簡單地提了一下,在這里就再詳細地列一下,在不同階段的控排企業,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業務,咨詢機構也好針對性的做產品研發和業務推廣。
一、碳管理體系業務
碳管理體系建設其實應該是企業啟動碳管理的第一步,
碳排放這個事從上到下到底歸誰管?配額不足要買配額應該找誰簽字?排放超標應該怎么考核?這些
問題都要先落實,如果各崗位在碳管理方面的責任都沒有落實,其它的實際上都無從談起。所以說咨詢機構可以給企業推的第一個業務就是碳管理體系建設。
碳管理體系的建設業務總體來說不難,比起低碳的專業知識,更注重的是體系的相關知識,可以參考ISO14064、ISO50001/GBT-23331的相關要求,做過其它體系建設的應該很容易就能上手,不會的多看看這幾個文件也能夠慢慢做起來。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確定碳管理專門的組織架構并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組織架構中至少包括決策部門、碳管理專門部門及數據記錄部門,崗位職責一定要清晰明確。
2、建立碳排放相關的數據報送體系、排放核算體系及文檔保存體系,保證企業的碳排放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到相關領導及部門。
3、開發碳排放相關KPI(績效指標),KPI是量化考核各崗位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用于公司的管理之中,為了使碳管理能夠得到有效實施,需要開發碳排放相關的專門KPI并予以實施,當然最好是建立完善的PDCA循環。
4、建立良好的溝通及改善機制,通過各種渠道聽取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定期開展評審會,對體制需要改善及更新的地方予以及時修正。
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發碳管理軟件,讓體系的實施通過軟件來實現,使得管理更加方便高效,當然這里的碳管理軟件咨詢公司是提供不了的,所以咨詢公司可以代理一些靠譜的碳管理軟件,也可以從中獲得收益。
二、培訓業務
把整個企業碳管理的框架搭建起來以后,下一步就可以針對體系中各個崗位的職責進行培訓了,因為培訓內容都是與他們的崗位職責息息相關,要是不認真聽以后就可能就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搞不懂,這是要問責的,所以這種明確崗位職責后培訓的效果跟吃大鍋飯培訓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般企業需要培訓的對象分三類,決策者、碳管理專員和數據記錄者。其中對于決策者講講
政策方向和市場動態就可以了,對于數據記錄者講講核算體系和對他們數據記錄和報送的要求也夠了,基本都是半天就能搞定的事情,而對于碳管理專員來說,需要培訓的內容至少一周起步了。
作為碳管理體系中的核心部門,其最基礎的業務就是應對全國碳市場的
MRV體系,MRV體系中涉及到控排企業的工作包括編寫并執行監測計劃、編寫并按要求提交排放報告,應對三方
核查機構核查等。
除此之外,集團層面的碳資產管理部門還需要掌握公司的配額盈缺情況,市場的碳價
行情,政策動向等。以及時向決策者提供操作策略。這些業務都涉及到非常專業的知識,故碳管理部門需要進行嚴格的培訓。
不過一般一個企業也就需要兩到三個專業人員,如果是集團企業還可以組個大班在現場一起學習,單個企業就為兩三個人在現場培訓一周是不大現實的,所以建議單個企業還是直接派人去培訓機構培訓把,咨詢機構也不用辛苦去推培訓的業務,直接推薦給培訓機構,拿點中介費也是不錯的。碳管理專員初期的培訓內容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知識及政策背景
2) 國家碳市場相關制度解讀
3) 監測計劃的編寫培訓及實操
4) 排放報告的編寫及實操
5) 三方核查應對及實操模擬
完成培訓后的碳管理專員至少應該能夠獨立完成我上面所述的MRV相關業務。
三、碳審計業務
類似于能源審計一樣,咨詢公司可以為企業做一份碳審計報告,這份報告與上報的碳排放報告不同的是:碳審計報告需要盡量細化排放源,并從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挖掘
減排空間,最終根據審計結果出一些減排方案的建議。
跟能源審計報告一樣,碳審計報告也可以和減排項目一起搭售。就是出了報告后發現有效益好的減排項目,如果讓咨詢機構做那么報告就不要錢,如果不讓咨詢機構做那么就要錢。碳審計業務的開展最好找有一定能源審計經驗的人合作,因為大部分的減排項目都是
節能項目,這些做能源審計的比我們更在行。
四、減排項目業務
減排項目分為三種,一種是技術減排,這個絕大多數都是跟節能項目重疊的,所以碳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多去收集一些節能公司的信息,到時候自己做不了減排項目拉拉皮條還是可以掙幾個錢的。
另一種是管理減排或節能,就是通過提高現有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從而達到
節能減排的目的,這個一般需要體系方面的老司機或者對工藝流程很熟的人才能實現,碳資產管理公司也只能拉拉皮條。
還有一種是核算減排(我自己命的名),就是通過合理的數據調整,使得計算碳排放的時候,算出的結果小于預測值從而實現減排。這個有點類似于合理避稅(不是做假賬那種哈),因為目前大部分企業的排放數據都是一臉懵逼地交給核查機構得出的結果,所以這些數據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回旋余地,通過優化這些數據就能夠實現減排,可以說是零成本,零風險,高回報,你值得擁有!這個業務就輪到做碳管理的老司機們大顯身手了。不過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空間,而且這種業務不可持續,過不了兩年估計就沒了。
所謂金融就是以錢生錢,而碳金融則是以碳資產生錢,相關的業務包括碳資產托管,碳資產質押貸款,直接將碳資產拿到二級市場炒作等方式實現資產增值。
其中碳資產托管業務是指控排企業將碳資產托付給碳資產管理公司運作,碳資產管理公司承諾一定的收益。這種業務需要碳資產管理公司有能力通過碳資產掙錢才可以去接,否則自己拿著碳資產也是白拿。
配額質押貸款比較簡單,就是把配額作為一般資產質押給銀行來獲取貸款,這個業務碳資產管理公司只能充當中介的角色。
而將碳資產拿到二級市場炒作就跟炒股票一樣低買高賣,風險比較大,可以控排企業自己操作,也可以托管資產管理公司操作,但個人感覺差別不大。
六、低碳宣傳業務
現在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將應對氣候變化的版塊單獨列出來表述的例子越來越多,而且就企業低碳發展獨立撰寫報告的企業也開始出現。
隨著國家對低碳的重視,企業主動披露碳排放相關信息以及在減排方面所做的努力,對于提升公司形象,樹立行業標桿非常有幫助,所以企業愿意花錢寫。而且像這種報告業務有可持續性,一般每年都會編寫。
所以類似的業務可以成為碳資產管理公司服務其客戶的一個常規業務。如果咨詢公司要開展這種業務,建議多去研究研究寫的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及碳披露(CDP)問卷的內容。
總結
雖然碳金融相關業務是目前很多碳資產管理公司主推的業務,但我建議還是先放一放比較好,一是企業對碳市場了解還太少,根本不懂什么是碳資產的情況下很難對碳資產管理公司產生信任,二是在目前政策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就算配額給你托管,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出口,很有可能就成了虧本買賣。
所以,我建議與其被人控排企業看做大忽悠,不如一步一步來,抓住一個企業就從里到外把低碳相關的業務做個透,這樣控排企業給錢也給得心甘情愿,碳資產管理公司也可以最大化挖掘客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