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福建碳市場交出漂亮成績單

2017-7-12 08:58 來源: 福建日報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提出“支持福建省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設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實現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對接”的改革任務要求。去年以來,按照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的要求,我省積極部署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借鑒試點經驗,探索建立福建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建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場。

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16年12月成功開市以來,運行穩定。截至7月7日,累計成交量401.67萬噸,成交金額10562萬元。其中,福建碳配額(FJEA)成交305.51萬噸,成交金額8647萬元;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成交68.7萬噸,成交金額1390萬元;福建林業碳匯(FFCER)成交27.4萬噸,成交金額525萬元。從碳市場覆蓋的碳排放總量上看,我省與湖北、廣東相當,在我國現有8個區域碳市場中位居前列。

  企業政府合力攻堅

我省首個碳配額履約已于6月30日順利完成,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省做了其他試點地區碳市場建設幾年的工作量。截至7月11日,我省納入碳排放權市場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陶瓷等9大行業共277家重點排放單位,已有271家企業主動完成履約,2家企業延期完成履約,尚有4家未按規定完成履約。

企業履約意識強。其中,神華福能(福建雁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福建華電永安發電有限公司、福建大唐國際寧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東南電化股份有限公司、僑源氣體(福州)有限公司、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榮興(福建)特種鋼業有限公司、福建三山(集團)南平市鋼鐵有限公司、電解鋁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國產實業(福建)水泥有限公司、福建省海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南紙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青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晉江協順陶瓷有限公司、晉江市中榮陶瓷建材有限公司、晉江市森景陶瓷有限公司、晉江市勁陶陶瓷建材有限公司、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安寶達建材有限公司等企業,克服經營困難等各種情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完成履約工作。

地市主動承擔責任。泉州市、三明市、廈門市、寧德市、莆田市等地市,積極做好碳市場政策宣貫和企業解釋說明,并主動承擔履約監管工作,保障本年度履約工作圓滿完成。特別是晉江市共78家企業列入首批管控,其中72家陶瓷企業為民營企業,工作開展難度大。

2家延期完成履約的企業為: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春馳集團新豐水泥有限公司;4家未按規定完成履約的企業為:福建南鷹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晉江市新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晉江市燕山建陶有限公司、晉江市宗盛陶瓷工藝有限公司。

省碳交辦按照《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在網站和媒體上公布2016年度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和配額清繳情況。對拒不履行清繳義務的,將由設區市人民政府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根據《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七條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另根據《福建省碳排放交易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相關規定進行失信懲戒。

七大特點凸顯特色

作為國內第八個碳交易試點地區,福建碳市場凸顯七特點。

建設起點高。全面對接全國碳市場總體思路,首個采用國家頒布的碳核查標準與指南,特別是數據直報系統與國家在建系統標準完全一致,且電力、水泥、電解鋁等3個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與近期國家發布的討論稿幾乎完全一致。因此,我省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和運行,對全國碳交易市場尤其是電力、水泥和電解鋁之外其他行業,更具借鑒價值。

交易品種全。統籌對接全國市場,結合福建省情,創新開發林業碳匯,共有福建碳配額(FJ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和福建林業碳匯(FFC?ER)三種產品。

交易方式多。交易方式多樣,共有掛牌點選、協議轉讓、單向競價三種方式。

配套制度優。以省政府令出臺實施《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省政府文件出臺實施《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省發改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出臺《福建省碳排放配額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等7個配套文件,構建形成系統完善的碳市場政策制度體系。

覆蓋范圍廣。除國家規定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行業外,我省還針對福建產業特點,在全國率先將陶瓷業年能源消耗總量達1萬噸標準煤的119家企業納入,首批重點排放單位共277家。

建設速度快。福建碳市場從啟動到正式運行,只用了短短8個月時間,這在全國是前所未有的。

系統運行穩。數據直報系統、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至今穩定運行,實現零故障。

五大舉措完善市場

發揮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試驗田”的作用,我省先行先試,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初步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

創新碳市場建設體制機制。成立碳市場推進工作小組、碳排放信息登記處、中國(福建)低碳研究院,形成由發

改部門協調、省經濟信息中心管理、海峽股權交易中心交易、專家委員會技術支撐的碳市場管理體制。先后出臺9個文件,建立了碳市場“1+1+7”政策體系。按照掛圖作戰、盯住節點、整體推進的思路,形成了“周調度、月計劃、季分析”的工作機制。

建立科學的MRV制度體系。對接全國碳市場制度設計,注重與全國碳市場思路相銜接,發揮我省作為全國“試驗田”的作用。協同建設碳市場支撐系統,同步推進數據報送、注冊登記、交易等三大系統的建設。開展碳排放數據核查復查,一年內完成對9大行業277家企業的歷史數據和2016年度數據共四批次的核查復查工作。

強化碳市場主體參與能力。先后組織25場次,針對性、分層次、多角度開展企業、第三方機構、政府管理人員的能力建設,人數達2500人次。創新培訓手段,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等方式一對一輔導企業。開設“碳博士”微課堂,結合“6·13”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宣傳,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向全社會普及低碳知識。

保障碳配額科學公平分配。開展碳配額科學測算,組建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團隊,聘請北京中創碳投課題組充分調研,科學研判,準確測算企業配額;傾聽企業真實訴求,多次深入各地區征求企業意見,召開面對面答疑會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以統一的標準和尺度衡量行業碳減排水平,以規定的程序接納和答復企業反映的訴求,做到公平公正。

創新碳市場交易產品體系。開發福建林業碳匯,建立了福建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加快碳金融創新,設立低碳產業基金,開發碳抵押融資、碳授信、碳中和等產品;探索碳配額中遠期交易,研究融資回購、場外掉期、場外期權等業務。

四個方面加快推進

按照先將碳排放量大、強度高的工業企業納入碳市場,再逐步降低標準、擴大范圍,最終實現全覆蓋的“路線圖”,到2020年,我省將基本建成覆蓋全行業、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場。

省碳交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碳市場建設。

強化碳市場運行管理。加快擴充第三方機構,扶持本地機構發展,提升機構專業能力;加強碳市場交易監管,杜絕各類惡意擾亂市場現象的發生;推進信用信息評價,規范各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

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根據我省實際情況,下半年將在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8大行業基礎上納入年能源消耗總量達5000噸標準煤以上(含)的工業企業,預計碳排放總量將與湖北省相當。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行業、具有我省特色的碳市場。

加強碳市場能力建設。通過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政策、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加大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社交功能群建設;深入企業、深入基層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企業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市場活躍度。

做好全國碳市場對接。國務院已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在今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我省將在國家發改委的領導下,會同其他碳市場試點省市,積極配合做好全國碳市場在本省的工作安排,確保我省碳市場與國家碳市場的有效對接。

□專題

  新聞回放

★2016年7月29日,全國第九家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落戶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海交中心與興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福能集團、福建聯合石化等重點排放單位簽署了節能減碳企業行動倡議書。

★2016年12月20日,福建聯合石化、漳州盈晟紙業、福建三安鋼鐵、晉江市品質陶瓷建材等12家企業聯合向我省企業界發出倡議,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建設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2016年12月22日,福建碳交易市場順利啟動,當日成交78.63萬噸、金額1822.65萬元,創全國碳交易試點開市首日成交新紀錄。福建林業碳匯(FFCER)首發上線。

★2017年3月9日,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和福建吳航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在海交中心完成碳排放配額抵押登記業務。吳航不銹鋼利用碳排放配額及輔以其他擔保物,獲得興業銀行2000萬元抵押貸款。

★2017年4月26日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廣州微碳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的碳排放配額托管協議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成功備案,福建碳市場首筆碳排放配額托管業務正式落地。此次托管協議涉及福建省碳排放配額360萬噸,是目前國內碳市場中單筆最大的碳排放配額托管。

★2017年5月5日,興業銀行福建泉州分行對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的35000噸碳排放配額市場估價1050萬元,成功發放福建省首筆碳排放配額單獨抵押貸款990萬元,完成了首筆碳排放配額單獨抵押貸款。

★2017年6月30日,福建碳市場首個履約期結束,累計成交量382.3萬噸,總成交金額10044萬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