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林業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勇擔重任

2017-8-15 09:25 來源: 科學網 |作者: 鐵錚

  這是一個更加炎熱的夏天。酷暑之中,林業專家學者們依然保持著冷靜的思考。

  進入頭伏之后的一天,“全球氣候治理與林業責任”研討會低調召開。中國林業教育學會秘書處、北京林業大學綠色傳播研究中心、北京市園林綠色局碳匯辦公室聯合舉辦了這次研討。與會專家學者們立足林業、放眼全球,剖析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全球林業建設面臨的新困難,聚焦新形勢的變化,暢談深思熟慮之后的對策、建議,呈現了林業科教工作者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突發事件: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北京時間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鑒于此,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發表談話或聲明,表示將繼續履行《巴黎協定》各項承諾,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兩年前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時就指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新近則公開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呼聲和共識。中國政府一直積極參與、推動和簽署了《巴黎協定》,并將繼續履行承諾,努力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與各國攜手向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扎實邁進?!?/div>

  與會的林業專家學者們敏銳地關注了這一事件。他們認為,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是全球190多個國家合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來之不易的共同愿景,傳遞了全球綠色低碳經濟轉型的強烈信號,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轉折點和新起點。《巴黎協議》中論述林業的條款,對我國及各締約國的林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新時期林業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研討中,專家學者們形成的共識是,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全球林業建設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林業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重大貢獻,要著眼新要求,確立新目標、關鍵領域和主要任務;林業高校要加強協同創新,形成參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計劃的合力,為應對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深度分析:對我國林業發展影響多大?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國勝,從2010年起,就承擔了國家林業局“林業重大問題研究-氣候公約履約研究”。他作為《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專家組成員中國政府氣候談判代表團成員,參加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林業議題的談判工作。

  據他分析,根據《巴黎協定》相關規定及目前簽署情況,美國退出協定不會影響協定生效及履行,但將增加全球氣候治理不確定性,特別是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2℃目標的不確定性。美國是氣候公約資金最大捐助者,其退出將大幅消減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利于激勵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但美國是聯邦制和市場經濟國家,以及受到協定退出程序的制約,其退出的實際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

  他明確指出,當前我國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能進一步加大我國減排壓力。美國退出協定導致的減排缺口很可能由其它締約方填補。我國是全球排放量第一、且排放量仍在增長的國家,對我國提高減排力度的壓力可能增加;二是我國出資壓力加大。國際社會要求我國盡快從發展中國家“畢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出資壓力將進一步增加;三是國際氣候談判的政治格局將面臨重新“洗牌”。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維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公約原則的難度將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方參與氣候談判的復雜性。

  王國勝說,美國的退出也給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機遇。我國堅定支持協定的立場,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贊譽,增強了我國在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這有利于引導氣候變化談判的進程,使制定于我國更為有利的規則的主動性加大,有助于我國更好地發揮全球影響力和主導力。

  此事件對我國林業的影響有多大?他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隨著我國減排壓力增加,對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美對我境外投資和農產品進口導致毀林問題的壓力會有所緩解;其二,國際氣候談判格局變化對協定后續林業議題談判走向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但有利于建立更符合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規則。

  形勢研判: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科教支撐不足

  專家提醒說,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面臨著眾多的新挑戰。

  王國勝認為,這些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強,林業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科研支撐能力較弱,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三是林業碳匯監測體系尚不能滿足國內工作和國際履約的要求;四是國際談判與國內工作聯系還不夠緊密,“以外促內、內外聯動”的局面尚未形成。

  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碳匯計量與監測中心主任武曙紅教授指出,要抓住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給林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國林業將面臨的挑戰還有:如何調整政策、制度和技術來適應國際規則?如何在提升森林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功能的同時,兼顧社會、經濟效益和國家生態安全目標?如何在全球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大潮中,為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培育現代市場主體搶占主動?

  武曙紅說,新的科學評估和發展議程明確承認了2020年后,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獨特地位。林業戰略將成為2020年后,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治理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2015年中國提交的《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已將林業目標納入了新時期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總目標。這為林業部門開展減排、增匯的林業行動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將林業現代化建設目標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總目標提供了新的通道和路徑,為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著力維護森林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了新動能,為深化林業改革、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碳交易等新生態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對策建議: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應入國家戰略

  專家們認識到,由于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履行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以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需要通過森林資源雙增長、加強機制創新和能力建設等路徑,全面落實《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確定的各項任務。

  王國勝建議,要加快研究提出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據了解,《巴黎協定》要求各國在2020年前提交國家中長期綠色低碳戰略報告,提出實現2050年或本世紀下半葉國家低碳發展戰略、路徑和具體安排,包括本國長期減排目標、實現路徑的具體安排,以及本國實施《巴黎協定》的方案。他建議,我國正在制定2050年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應該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提出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戰略。要高度重視林業的作用,將林業作為履行《巴黎協定》的一種重要手段,做好頂層設計。

  他強調,要全面落實國家規劃和行動方案。全面落實《林業“十三五”規劃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提出的林業增匯減排行動方案,確保林業2020年“雙增”目標的如期實現,并為實現2030年目標奠定基礎。

  在他看來,進一步加強林業碳匯監測體系建設尤為重要。要按照國際方法學,緊密結合我國林業實際情況,研究和制定我國林業碳匯監測和報告技術規則和工作規則,為林業參與履約和加入國家碳交易體系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他建議,要加強《巴黎協定》后續林業議題的談判。目前,《巴黎協定》后續規則已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美國退出后,談判力量有可能重新組合。我國在維護發展中國家團結的基礎上,加強與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溝通,加強與國內相關部門的溝通和相關林業談判的基礎研究工作,積極提出有利的規則建議,增加我國在林業議題談判中的話語權,爭取制定有利于我國林業發展的執行細則,為我國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加強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王國勝指出,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合作。我國應該抓住機遇,拓展雙邊、多邊領域合作渠道,實施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拓展林業發展的外部空間。

  同時他特別提出,要繼續保持中美兩國的林業合作。他說,中美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機制下,開展了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盡管美國退出協定、大幅度削減氣候變化領域經費,但中美雙方應繼續推進在森林健康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等領域的合作,促進雙方林業技術的交流。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常務秘書長田陽博士認為,要實施生態綠色外交戰略,打造綠色“一帶一路”的氣候治理和生態保護國際合作新范式,掌握生態治理國際合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氣候治理、生態國際合作、生態外交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組成部分,也是新常態下國家外交戰略的重要內容。積極構建生態外交新戰略,從生態產品供給和需求兩個維度參與全球生態建設的國際合作。針對國際生態治理體系構建,充分利用各種交流平臺,主動提出中國新主張、新倡議和新行動方案,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增強我國在國際生態治理規則和標準制定的話語權,維護國家戰略利益,促進全球生態安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