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森基金會高級顧問、博思瀾亞咨詢首席執行官戴青麗認為,推進中國
碳交易市場除了考慮技術層面,更需要把
碳市場建設納入到中國經濟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更大的背景下考慮,關注國有企業運營及其改革進程是否會對
碳足跡改善產生足夠影響。
我認為
碳排放權交易能否在中國取得成功還有待時日。在我們跟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及業內專家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國碳市場啟動階段進展比較緩慢,這也是明智的。因為建立這個市場需要循序漸進。這也要求中國在體制機制方面要有較大的改進。舉個例子,關于碳市場監管,發改委負責現貨市場,而證監會則管理期貨市場。而且中國本身的監管架構及其設立和執行也很復雜。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可能從國有的一兩個行業開始,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擴展到其他行業領域。這就需要關注國有企業運營及其改革進程,還有是否會對其碳足跡改善產生足夠影響。所以,碳交易市場發展,一方面技術層面
問題至關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更需要把碳市場建設納入到中國經濟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更大的背景下進來考慮。
對于建設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中國政府可能將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數據收集。做出配額分配決定的時候,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其次在資本市場的監管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第三個挑戰是,怎樣從區域性的碳交易試點向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過渡,如何避免像A和B股市場那樣讓投資者困惑的交易規則,同時也要考慮如何確保市場效率。
作者簡介:戴青麗 保爾森基金會的高級顧問 博思瀾亞咨詢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