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深度研究】綠色債券發展迅速 “補短板”刻不容緩

2017-11-17 18:15 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 吳琦

【深度研究】綠色債券發展迅速


核心提示: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后,綠色債券市場卻呈現出政策法規不完善、發行結構不均衡、信息披露不合規和第三方認證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和短板,給綠色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自2014年中廣核風電公司發行國內首單“碳債券”以來,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2016~2017年上半年,我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達到8538億元。貼標綠色債券共計發行83支,發行量超過2555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貼標綠色債券發行34支,發行量達到569億元。雖然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但在一系列國家政策和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大量綠色環保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試水綠色債券市場,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步入快速增長期并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但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后,綠色債券市場卻呈現出政策法規不完善、發行結構不均衡、信息披露不合規和第三方認證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和短板,給綠色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制度設計不健全對市場對外開放形成制約

缺乏統一的界定和認證標準。我國的綠色債券主要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企業債、綠色公司債以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類型,分別由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等部門監管,但目前這些類型所界定的綠色項目標準尚未統一,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也有待細化,導致在實際操作中無法準確認定項目的綠色屬性。綠色債券界定和認證的模糊性,給投機性市場主體留下監管套利的空間。此外,我國現行的綠色債券標準與國際通行標準,比如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和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制定的綠色債券原則(GBP),以及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推出的氣候債券標準(CBS)不兼容。我國已于今年7月3日正式啟動“債券通”,未來全球投資者可以通過“北向通”投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但由于與國際通行標準不統一,這將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和綠色國際投資形成較大制約。

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發行的綠色債券超過半數沒有進行環境信息披露。這固然與作為發行方的綠色環保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自律性不足有直接關系,但更大的問題也許應歸因為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而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者不了解政府監控范圍之外的綠色項目進展情況和環保違規情況,也進一步制約了其參與綠色債券市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仍有不足。從國外經驗來看,綠色債券的發行方多以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為主,如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復興銀行等。2013年以后,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市場化企業加入進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綠色債券市場的起步階段應主要靠政策驅動。但是目前我國對綠色債券的政策支持存在欠缺,尤其是在財稅方面還缺少實質性的優惠政策,而且由政府主導的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也尚未建立,造成了綠色債券“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現狀。

市場發育不完善需多元化投資者助降成本

從市場主體的情況來看,國內專業性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第三方評級評估機構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綠色債券快速發展的主要短板之一。

目前,我國綠色債券的投資者基本都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等機構投資者,私人投資者相對較少。表面看來是因為綠色債券相對于普通債券發行利率較低,投資收益不高,但事實上公眾綠色投資意識和綠色消費行為欠缺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培育合格的多元化的綠色投資者,也有助于降低綠色債券的發行成本。

從市場化機制的情況來看,作為對“綠色”進行界定的主要載體,綠色債券指數可以反映綠色債券市場的價格變化,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綠色投資的業績基準和產品標的,合理確定綠色債券價值。但從推動市場跟蹤研究和滿足投資者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國綠色債券指數研發創新和投資應用仍有待加強。

由于我國銀行體系的負債期限較短(平均為6個月),難以滿足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期長的綠色項目的融資期限需求,因此從理論上來說,綠色債券是解決綠色項目融資期限結構錯配的有效手段,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

發行結構不合理中小企業融資仍受限

從債券類型結構來看,由人民銀行審批、在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綠色金融債是近年來發行規模最大的綠色債券,共發行41支,在貼標綠色債券中占比49.4%,發行量達到1976億元,占比高達77.3%。而由證監會審批、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綠色公司債,以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監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綠色企業債的發行體量相對較少。這些綠色債券的發行主體恰恰是融資需求迫切的綠色環保企業,發行規模較小導致企業無法通過綠色債券來實現低成本融資。

從發行主體結構來看,目前綠色債券的發行主體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以及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這兩類發行主體的債券評級也較高,大多數都是AAA/AAA。而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占比較少,債券評級較低,而這些企業往往是受“融資難、融資貴”制約最多的企業。

從發行區域結構來看,71.1%的貼標綠色債券發行主體來自于東部地區,發行量達到2258.3億元,占比88.4%;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行體量較少,東北地區僅有黑龍江發行3支綠色債券,發行量只有50億元。我國中西部地區正在加速推動工業化,包括石化、煤化工鋼鐵有色等在內的重化工項目是投資發展的重點領域。中西部許多地區屬于限制和禁止開發的生態屏障區和自然保護區,在工業化進程中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日趨尖銳。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期,長期以來“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亟待轉型。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已刻不容緩。

三方面入手促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

綠色債券市場對于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意義重大。據人民銀行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綠色產業投資需求年均將超過2萬億元,到2020年我國綠色債券規模有望達到5.7萬億元。當前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已處在變革和轉型的十字路口,實現綠色債券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01
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綠色債券政策體系。

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相對完整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但在制度安排、市場監管及保障服務等方面,政府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未來應逐步完善界定標準、財稅優惠、補貼支持、信息披露和政府擔保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加強相關職能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之間的有效對接與協調聯動,加強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從頂層設計角度構建政府主導的綠色債券政策體系。從長期來看,政府應逐步從臺前轉向幕后,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真正確立綠色債券發展的市場化導向。

02
打造社會廣泛參與的綠色債券資本體系。

受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新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管理制度改革等因素影響,政府財政資金在我國綠色投資中的比例將有所下降。據估算,“十三五”期間,僅有10%~15%的綠色投資項目由政府出資支持,社會資本將占到85%~90%。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形成政府財政和社會資本互相協作、互為補充的綠色債券資本體系至關重要。綠色債券資本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

鼓勵和支持絲路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公益類基金投資者,在做好政策研究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積極投資綠色債券;加強投資者的綠色投資教育,重點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督和服務作用,營造關注和投資綠色債券產品的良好意識和社會氛圍,鼓勵和引導投資者投資綠色債券產品;加快開放綠色債券市場,降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債券市場的門檻,進一步打通國外資本進入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的通道,為社會資本和國外資本參與綠色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督和服務作用。培育和發展專業化、國際化的綠色金融社會組織;推動社會組織實現自我管理、參與綠色治理,對綠色金融項目進行定期監測、評價和報告,提高綠色金融項目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03
建立市場機制運營的綠色債券市場體系。

建對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可采取“鼓勵創新和規范發展并重”的原則,同時對中小企業和“三農”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可進行適度的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企業參與綠色債券市場,建立多元化綠色債券市場主體;加快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積極培育合格的綠色債券投資者,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專業性中介服務體系,明確第三方評級認證機構的資質要求和準入門檻,通過相關業務指引進一步規范第三方評級認證機構;大力促進綠色指數開發創新和投資應用,不斷完善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和綠色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產品,著力解決綠色債券期限結構不匹配、發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作者:吳琦系中國科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