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巴彥淖爾市“十三五” 節能降碳綜合工作方案》 的通知
巴政發〔2017〕 194 號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 市直有關部門,駐市有關單位:
現將《巴彥淖爾市“十三五” 節能降碳綜合工作方案》 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
2017 年 11 月 1 日
巴彥淖爾市“十三五” 節能降碳
綜合工作方案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為確保完成?全市節能降碳約束性目標, 根據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十三?五”節能降碳綜合工作方案》 (內政發〔2017〕 63 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 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 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牢?固樹立創新、 協調、 綠色、 開放、 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認真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 緊緊圍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堅決守住發展、 生態和民生底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 信息化、?城鎮化、 農牧業現代化和綠色化,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產業結構、 生產方式,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二)主要目標
?——到 2020 年, 全市萬元 GDP 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4%,?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 1099.75 萬噸標準煤以內, 能源消費年均增?速控制在 3.5%以下;萬元 GDP 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 17%,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到 2020 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 16.7%,草原植被?蓋度提高到 25%以上。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得到進一步發展。
——到 2020 年,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大幅提高。 重點領域和?生態脆弱地區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增強, 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進?一步提高, 極端天氣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逐步完善, 氣候災?害應急防范能力有效提升。
二、 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
?(一) 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進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 工業向優化升級轉型, 加快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實現更高質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續的發展。 深入實施“中國制造 2025”,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 不斷優
化工業產品?結構。 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以“互聯網+制造”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 強化節能環保標準約束, 嚴格行業規范、 準?入管理和節能審查, 嚴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增加產能項目, 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 對自?治區認定的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項目, 取消電價補貼并不予支持?參與
電力多邊交易。(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參加單位: 市科技局、 財政局、 工商質監局等部門)
(二)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制定實施《巴彥淖爾市“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生物醫藥、 生物農牧業、 生物能?源、 生物制造等特色產業, 推動生物產業成為質量效益好、 增長?速度快、 帶動效應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重點推進線上“互聯網+河套館”、 智慧巴彥淖爾、 巴彥淖爾農畜?產品生產輸出管理平臺、 跨境電子商務等項目。 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 自主品牌的創新型企業,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 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落實自治區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全區環保產業的指導意見》,培育符合我市實際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 到 2020 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3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左右。(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參加單位: 市科技局、 工商質監局、 統計局等部門)
(三) 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加強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 推廣使用優質煤、 潔凈型煤, 大幅削減散煤利用。 推進?居民采暖燃煤替代, 工業窯爐、 供熱鍋爐煤改氣、 煤改電。 增加?清潔低碳電力供應, 研究推動風電供暖、 風電制氫、 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等示范工程建設, 積極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落實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長效機制, 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 加強天然?氣、 煤層氣、 頁巖氣開發利用, 推動放空天然氣和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 到 2020 年, 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自治區要求,?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 70%左右。(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 統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三、 加強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一) 加強工業節能降碳。 實施工業能效趕超行動和低碳標?桿引領計劃, 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和碳排放管控。 在重點行業全?面推行能效和碳排放對標活動, 推動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 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 鼓勵用電企業實施節電技?術改造, 優化用電方式。在煤基行業和油氣開采行業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規模化產業示范, 控制煤化工等行業碳排放。 到 2020?年, 全市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化水平顯著提高, 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 2015 年降低 15%,電力、
鋼鐵、 化工、 有?色、
建材、
石化、 煉焦等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 大型發電集團單位供電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 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時以內。(牽頭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參加?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科技局、 環保局、 工商質監局等部門)
(二)推進建筑節能降碳。持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應用 PPP、 合同能源管理等
市場化手段推進建筑節能改造,?2020 年前基本完成有改造價值城鎮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 加快?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到 2020 年,全市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 50%。 大力推行綠色建造方式, 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推廣節能綠色建材。 加強建筑領域可再生能源?利用。 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集中連片應用, 推廣利用分布式光伏 發電、 工業余熱、 淺層地熱、 空氣熱能等解決建筑用能需求。(牽?頭單位: 市住房城鄉 建設委、 財政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三) 推進
交通運輸節能降碳。 加快發展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 推進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發展, 構建集約高效的低碳物流體系。鼓勵綠色出行,?提高
公交出行分擔率,到 2020 年,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 25%以上。 促進交通用能清潔化, 大力推廣節能環保、 天?然氣和新能源汽車, 積極推動加氣站、 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參加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科?技局、 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四)加強公共機構節能降碳。 以“構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為主線, 推進機關、 學校、 醫院及科技、 文化、 體育場館等重點?公共機構節能, 開展綠色建筑、 綠色辦公、 綠色出行、 綠色食堂、?綠色數據中心和綠色文化六大綠色行動。 推進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鼓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推動公共機構用能結構?優化, 鼓勵淘汰采暖鍋爐等燃煤設施, 實施以氣代煤、 以電代煤,?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供電、 供熱和制冷服務。 繼續推進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十三五”期間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 10 家以上。 到 2020 年, 全市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能耗比 2015 年分別降低 10%和 11%。(牽頭單位:?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教育局、 衛生計生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等部門)
(五) 推動商貿流通領域節能降碳。 推動零售、 批發、 餐飲、?住宿等企業建設能源管理體系, 建立綠色節能低碳運營管理流程;?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推動照明、 制冷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開展綠色商場示范, 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設置綠色產品專柜, 推動?大型商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 推進綠色飯店和綠色倉儲建?設, 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牽頭單位: 市商務局; 參加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 工商質監局、?旅游局等部門)
(六) 推進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節能降碳。 加快淘汰老舊農業?機械, 推廣農用節能機械設備, 推動設施農業與光伏發電一體化?建設。 推動城鎮燃氣管網向農村延伸,因地制宜采取生物質能、?風能、 太陽能等解決農村牧區采暖、 用電、 炊事等用能需求。 降?低農牧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 開展低碳農牧業試點示范。 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機肥, 減少農?田氧化亞氮排放。 選育高產低排放良種, 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控制農田甲烷排放。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 控制畜禽溫室氣體排放, 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畜禽?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因地制宜建設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 到 2020 年,全市規模化養殖場、 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 80%以上。(牽頭單位:市農牧業局;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科技局、 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
四、 強化重點單位能耗和碳排放管控
?(一)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提升。 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百?千萬”行動, 市經信委負責對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目 標責任評價考?核。 開展能效達標對標和節能自愿活動, 大力提升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水平。 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 健全能源消費?臺賬;進一步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按標準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嚴格執行能源統計、 能源利用狀況報告等制度。 強化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管理。 加強燃煤工業鍋爐、 電梯等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審查?和監管, 推動開展能效測試與評價。 加快高效電機、 配電變壓器?等設備推廣應用, 淘汰低效電機、 變壓器、 風機、 水泵等落后用?能設備, 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工商質監局;參加單位: 市教育局、?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 商務局、 財政局、 統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二) 加強
碳交易市場建設。 配合自治區做好碳交易市場建?設與運營管理, 推動我市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重點排放企業, 組?織開展碳排放核算、 報告、 監測、 核查等工作。 培育碳排放第三?方
核查機構;組織開展碳交易能力建設培訓, 建設專家隊伍, 加?強人才儲備, 提高企業交易履約及
碳資產管理能力。 加強交流合?作, 推動市域低碳發展。(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財政局、 交通運輸局、 統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 電業局等部門)
五、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一) 推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 對現有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升級, 推動產業鏈延伸, 提高產業關聯度,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實現資源能源集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到 2020?年, 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內所有的自治區級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科技局、 商務局等部門)
(二) 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加強共伴生礦產資源?及尾礦綜合利用,推動煤矸石、 粉煤灰、 工業副產石膏、 工業廢?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 , 推進
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 大力推動農作物秸稈、 林業“三剩物”、 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 到 2020 年,全市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53%,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 85%。(牽頭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參加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 建設委、 農牧業局、 林業局等部門)
(三) 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質升級。 依托產業基礎, 推?動農牧業機械、 風機等重點品種再制造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積極?爭取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試點。 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推動?餐廚廢棄物、 建筑垃圾、 園林廢棄物、 城市污泥和廢舊紡織品等?城市典型廢棄物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完善城市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環保局、 住房城鄉 建設委、 商務局等部門)
六、 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
?(一)節能重點工程。組織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電機系統能效提升、 余熱暖民、 綠色照明、 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 能量系統優化、 煤炭消費減量替代、 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效提升、 合同能源管理推進、 城鎮化節能升級改造等節能重點工?程, 推進能源綜合梯級利用, 促進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 到 2020?年, 力爭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比 2015 年翻一番。(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財政局、 環保局、 住?房城鄉建設委、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二) 循環經濟重點工程。 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 資源?循環利用 產業基地和工農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等專項行?動,積極爭取國家試點示范建設支持,推動循環經濟深入發展。?到 2020 年,全市資源產出率較 2015 年提高 15%。(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財政局; 參加單位: 市環保局、?住房城鄉 建設委、 農牧業局、 商務局等部門)
七、 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增加森林碳匯
實施林業重點工程, 提升森林撫育經營和可?持續管理水平。 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和重點區域綠化工作。 到 2020?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 450 萬畝。 建成區綠地率達到 31%?以上, 綠化覆蓋率達到 36%以上, 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 9?平方米以上。 新增綠化面積 4.7 萬畝。 增加草原碳匯。 實施草原保護工程, 落實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獎?補
政策。 到 2020 年,全市草原退化沙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增?加農田和濕地碳匯。 加強農田保育, 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 實施?濕地保護工程, 加大黃
河北岸沿線濕地區、 烏蘭布和沙區湖泊濕?地區、 河套平原濕地區、 山地庫塘濕地區保護力度, 開展濕地搶?救性保護與恢復工程。(牽頭單位: 市林業局、 農牧業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 國土資源局、 環保局、 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
八、 適應氣候變化
?(一) 提升城鄉 基礎設施適應能力。 加強城市規劃引領。 在?舊城改造、 新城建設、 城區擴建、 鄉鎮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 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城市規劃。 調整優化供排水、 交通、?能源、 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 提高城市生命線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抗災等級。 提高城市綠化生態服務功能, 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主要低洼易澇地區排澇標準達到五年一遇。?重點區域和城鄉抗旱能力顯著增強。 到 2020 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98%, 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 99%, 臨河城區?20%以 上 面 積 達 到 “ 海 綿 城市 ” 建設要求 。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 建設委; 參加 單 位: 市 發展改革 委、 經 濟和?信息化委、 交通運輸局 、 水務局 、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
(二)提升農業與林業適應能力。旱作農業區推廣集雨補灌、農藝節水、 保護性耕作等技術, 引進和培育高光效、 耐高溫和耐?旱作物品種。 因地制宜開展秸稈、 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加強林木良種培育和良種基地建設, 堅持適地適樹, 優化?造林模式, 加強森林撫育與經營管理。 提高農業與林業病蟲害與?疫情防控能力。 到 2020 年,全市化肥利用率提高 5-10%,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 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 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 80%以上。(牽頭單位:市林業局、 農牧業局;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科技局、 水務局等部門)
(三) 提升生態脆弱區適應能力。 堅持分區施策、 分類實施。?提升農牧交錯帶、 荒漠區、 干旱沙地、 水土流失區等生態脆弱區?氣候變化適應能力。 優化農牧交錯帶草畜平衡,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防風固沙工程, 遏制荒漠區沙漠遷移和擴大,?植被退化嚴重地區實行封禁保護。 防控干旱沙地風沙危害, 推行?輪牧、 休牧、 圍欄封育、 舍飼圈養等, 加強生態恢復。 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重點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 生態環境修復、 河湖水系連通等工程。 到?2020 年,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 8%以上。(牽頭單位:市農?牧業局、 林業局、 水務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委、 環保局、 科技局等部門)
(四) 提升人群健康領域適應能力。 加強對氣候變化敏感性?疾病的監測與防治, 開展氣候變化相關疾病流行特點、 規律及適?應策略和技術研究。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建設氣象和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制定抗御不同類型氣候災害應急預案和聯動機?制,提高極端氣候事件的預警應急能力、 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加強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宣傳, 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認識水平,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增強公眾自我防護意識。 建立政?府主導、 部門協同、 公眾參與的氣候變化風險治理體系。(牽頭?單位: 市衛生計生委、 氣象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環保?局、 科技局、 財政局、 住房城鄉 建設委等部門)
九、 加強科技創新支撐?
(一) 加大節能低碳關鍵技術引進和示范推廣力度。 組織實?施節能
減排低碳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 組織研發能源、 工業、 建?筑、 交通、 農業、 林業等重點領域經濟適用的節能低碳技術。 加?快高超超臨界發電、 低品位余熱發電、 小型燃氣輪機、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廢棄物協同處理等新型技術裝備引進和產業化推廣。?在節能評審、 補助項目 申報等具體工作中落實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 錄、
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 推廣高效煙?氣除塵和余熱回收一體化、 高效熱泵、 半導體照明、 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成熟適用技術。 建立政產學研用有效結合機制, 形成技術?研發、 示范應用和產業化聯動機制。鼓勵利用現有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創業投資基金等市場資金, 加快推動節能低碳技術進步。(牽?頭單位: 市科技局、 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參加單位:?市環保局、 住房城鄉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等部門)
(二)推進節能低碳技術系統集成應用。 推進市域、 城鎮、園區、 用能單位等系統節能降碳。 在國家級節能減排、 低碳、 循?環經濟等示范試點地區, 以及示范作用大、 輻射效應強的園區和?城市, 加強節能低碳技術集中示范應用。 統籌整合鋼鐵、 水泥、?電力等高耗能企業的余熱余能資源和區域用能需求, 實現能源梯?級利用。 綜合采取節能減排系統集成技術, 推動鍋爐系統、 供熱?和制冷系統、 電機系統、 照明系統等優化升級。(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參加單位: 市科技局、 財政局、?住房城鄉 建設委、 工商質監局等部門)
(三) 加強氣候變化基礎研究。 開展我市應對氣候變化趨勢?研究及對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影響評估和政策環境研究。 積極?探索大數據、 云計算等技術與區域低碳發展的融合研究。 加強生?產消費全過程碳排放計量、 核算體系及控排政策研究。(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農?牧業局、 林業局、 統計局等部門)
十、 完善政策體制機制?
(一) 健全地方性節能降碳
法規標準。 制定出臺巴彥淖爾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 落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節能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健全節能標準體系, 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到 2020 年全市新建建筑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到 100%。(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工商質監局、?法制辦;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 商務局、 統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二) 完善價格收費政策。 落實差別電價、 懲罰性電價和水?泥、 鐵合金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 清理各級政府違規出臺的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政策, 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降碳。 研究完善居?民階梯電價(煤改電除外)制度, 全面推行居民階梯氣價, 深入推?進供熱計量收費改革。(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 參?加單位: 政府法制辦、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等部?門)
(三) 完善財政稅收激勵政策。 加大對節能降碳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 支持節能降碳重點工程、 清潔能源應用、 能力建設和?宣傳推廣。 落實政府綠色采購制度, 推廣節能環保低碳服務政府?采購, 完善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 落?實支持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牽頭單位:?市財政局、 地稅局、 國稅局; 參加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經濟和?信息化委、 環保局、 住房城鄉 建設委、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四)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鼓勵節能服務公司創新服務?模式, 為用戶 提供節能咨詢、 診斷、 設計、 融資、 改造、 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 落實節能服務公司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各級政府加大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 鼓勵社會資?本建立節能服務產業投資基金, 支持節能服務公司發行綠色債?券。 建立節能服務公司、 用能單位、
第三方機構失信黑名單制度,?將失信行為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財政局、 地稅局、 國稅局;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 建設委、 機關事務管理局、 人民銀行巴彥淖爾中心支行?等部門)
十一、 強化保障措施
?(一)合理分解節能降
碳指標。 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及碳排放強度控制,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 健全目標責任?分解機制, 將全市能耗總量控制、 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降低目 標分?解到各旗縣區、 主要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 各旗縣區要對本工作?方案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落實,明確相關部?門、 重點用能單位責任, 逐步建立市、 旗縣區和重點用能(碳排?放) 單位三級用能和碳排放管理體系。(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二) 加強目 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監督檢查。 強化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考核,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落實職能, 每年逐級組織開展對旗縣?區政府節能降碳目標責任評價考核, 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 按照相?關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 切實抓好落實。 組織開展節能降碳專項?檢查和執法監察, 督促各項任務措施落實。 加強節能審查,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市委組織部; 參加?單位: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財政局、 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 工商質監局、 統計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三) 加強節能降碳統計監測和監察能力建設。 健全完善能?源消費統計指標體系和核算方法制度, 加大統計數據審核與執法?力度, 強化統計數據質量管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能源活動、 工業、 農牧業、 林業、 廢棄物處理等領域?相關統計, 建立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常態化機制。 推動市?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報送平臺建設應用, 實現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聯網直報。 定期公布各地區、 重點行業、 重點單位節?能降碳目標完成情況, 督促指導地方推進工作。 強化節能監察能?力建設, 進一步完善市和旗縣區兩級節能監察體系。(牽頭單位:?市統計局、 經濟和信息化委、 發展改革委; 參加單位: 市住房城?鄉 建設委、 交通運輸局、 財政局、 工商質監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等部門)
(四) 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節能低碳。 推動全社會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 節約就是增加資源的理念, 大力倡導綠色消費, 引?導全民在衣、 食、 住、 行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 綠色低碳, 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 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高效節能家電、 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 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限制過度包裝。 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 倡導?綠色生活和休閑模式。 深入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和節能低碳“進機?關、 進單位、 進企業、 進軍營、 進商超、 進賓館、 進學校、 進家?庭、 進社區、 進農村”等“十進”活動, 每年組織開展市生態文明?宣傳周、 節能宣傳周和低碳宣傳日活動, 形成人人、 事事、 時時參與節能低碳的社會氛圍。(牽頭單位: 市發展改革委、 市委宣?傳部; 參加單位: 市教育局、 經濟和信息化委、 財政局、 住房城?鄉 建設委、 環保局、 交通運輸局、 商務局、 工商質監局、 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 巴彥淖爾軍分區、 工會、 團委、?婦聯等部門)
附件: 各旗縣區“十三五” 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 及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