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技術分析,有過股票、期貨、外匯投資經驗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考慮到碳
市場的參與者中,之前有金融從業背景的人員占比相對較少,在此還是先對技術分析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技術分析有量、價、時、空四個要素。一般是指直接對證券金融二級市場的市場行為進行的分析。通過對證券市場投資標的的價格的過去和現在所呈現的行為軌跡,用數學和邏輯上的方法,探索一些典型的規律并以此來預測證券金融市場標的物未來的變化趨勢。通過這些規律趨勢,研判
行情的階段頂部或者底部,在技術上把握最佳的買賣時機。
除此之外,技術分析的三個假設也需要大家所熟悉:
第一,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無論是傳統的證券金融市場,還是
碳市場投資,這條假設都意味著市場參與者的買賣都體現在了市場的報價和趨勢的演變上面。
參與過碳市場的投資者看到第一條,可能就會提出異議:所有的碳市場試點都符合“市場包容一切這條”規律嗎?
試點地區的碳市場有以
北京等地區為代表的“點選制”交易模式和以湖北碳市場為代表的“實時成交”模式。點選制很多是在線下報價,然后再網頁系統完成交易,這樣一個市場真的包容了所有投資者的交易預期和交易結果嗎?筆者對技術分析能否應用于“點選制”市場一致抱著較為謹慎的態度,所以本系列的技術分析,將會以湖北和上海碳市場的“實時成交”模式作為分析案例來展開。
第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這一條在傳統的證券金融市場中,比較好理解。畢竟基于較為充分的流動性,市場的交易行為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會持續一段時間,以較為連續的趨勢規律運行。這些趨勢短則三五天,長則可能以年來計算。
然而碳市場受制于試點規模體量較小,就決定了參與者的資金規模也難以持續放大。因此碳市場的行情無論是以每天的分時成交還是K線圖都容易呈現出跳躍的走勢,這和以趨勢演變的原理似乎違背。
然而,如果我們對碳市場的K線周期稍作調整,無論以60分鐘或者120分鐘等短周期,還是以周線或者月線這樣的長周期級別來觀察,依然可以看出碳市場趨勢的連貫性。
我們以上海
碳交易系統為例,上海碳交易行情和交易功能都是是集成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客戶端。打開K線圖可以清晰的看到,上海交易系統有著全面的多周期K線圖,從最短1秒到最長的年線系統。
我們以上海2017年7月和8月的走勢為例。如果單看日K線,K線圖出現了多次跌停“一字板”,毫無連續性和趨勢性可言:
但是打開月線圖可以發現,上海碳市場在7月、8月是以根連續的大陰線的圖形呈現,空頭趨勢確認無疑:
第三、歷史會重演。所有金融二級市場的走勢都可以概括為上漲、橫盤、下跌三種情景,因此這條原理無需過多解釋。作為投資者只需要判斷好三種走勢的時間和空間,即可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
無論是技術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都會有局限性。作為投資者,掌握技術分析并應用于相對小眾的碳市場,并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但是通過合理的在碳市場運用技術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投資收益率和降低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