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環境
政策大多采用制定標準限值或強制規制的方式,這樣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環境監測及環保部門的執
行情況。公共資源的稀缺使得環境監測與環保執法的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應運而生。通過披露環境信息,環保部門受到了更多的社會監督,因而更可能嚴格執法。污染直播是一種新的環境信息披露方法,通過直播企業污染物排放的圖像為公眾提供一種更直觀、實時的污染信息獲取途徑。這樣的視覺信息可能會引發公眾的應急反應,如向當地的環保部門電話投訴。在實際應用中,污染直播是否可以提高公眾的環境執法參與程度?視覺監測和實時圖像披露是否可以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政策手段?Huetvaughn等人以一家焦化廠為例探究了污染直播對環保投訴的影響,并對結果進行了行為反應分析。該研究認為,即使在監管能力下降的時期,視覺證據也是一種可行的環境監管方法。
本研究所關注的焦化廠位于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以西、俄亥俄州內維爾島。由于多次違反環保
法規,該工廠被安裝了監控設施以進行污染直播。除發布視覺圖像外,該設施還通過煙霧的不透明度估算工廠的排放量。因此,本研究首先通過對比相機算法產生的定量煙霧讀數與附近監測點收集的實際污染觀測數據檢測視覺數據的有效性;接著探究了當地空氣質量監管機構(阿勒格尼縣衛生部門,ACHD)收到的空氣污染投訴數量是否與攝像頭的激活和運行以及在線發布的視覺數據有關。研究所用到的污染監測數據來自美國環保署空氣質量系統數據庫,氣象數據來自附近的氣象監測站點,污染直播數據通過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匹茲堡社區的合作獲得。空氣污染投訴數據來自ACHD空氣質量計劃,包括電話投訴和網絡投訴。
實證分析發現,視覺煙霧數據與附近的監測站PM2.5水平有相關關系,視覺數據能夠有效反映實際污染情況;在監控設施安裝后,ACHD接到的投訴數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工作日接到的投訴數量更多。接著本研究還探討了公眾投訴行為是否符合先驗知識和啟發式影響理論。受地形與風向的影響,焦化廠東北方向地區的公眾可以直接看到焦化廠排放的污染,擁有更多先驗信息;西南方向的居民通常無法看到焦化廠的污染,但污染視覺信息也可能對他們帶來情緒沖擊,即啟發式影響。分析表明,針對焦化廠的投訴大多來自東北方向地區,符合先驗知識理論;但在攝像頭安裝后,西南方地區公眾對當地
鋼鐵廠的投訴也顯著增加,說明這些居民也會受到攝像頭的啟發式影響。
評論:本研究探討了污染直播這一新的環境信息披露方式對公眾環保參與程度的影響,證明了這一手段的有效性。但污染直播是否比傳統的排放數據披露更有效?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