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了解到,這家公司實施的地下咸水層二氧化碳封存項目進展順利。
當前,各國爭相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術,以減少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下,過去10多年里,煤制油分公司與中國科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實施了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項目。
該項目位于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依托我國首座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工廠而建,于2010年底建成。記者在二氧化碳封存作業區看到,兩米多高的紅色閥門緊緊密封著一口注入井和兩口監測井。
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工程師王永勝說,煤制油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捕集、提純、壓縮后,被注入地下1500—2500米之間的咸水層封存。自2011年5月9日開始連續注入作業,至2015年4月16日,共封存二氧化碳30.26萬噸,隨后項目進入監測期。
王永勝告訴記者,鄂爾多斯盆地的地質結構呈圈閉、低孔、低滲等特點,是實施二氧化碳封存的理想區域。近9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封存區地下水質、壓力、溫度和地面沉降、地表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沒有明顯變化,采用示蹤技術也未監測到二氧化碳泄漏現象。下一步,計劃再打一口監測井,以提升監測能力,并研究制訂相關的技術標準。
“示范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已經形成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和地下咸水層封存、監測等成套技術,為我國推進工業化
減排提供了有效技術路徑,增強了我國在溫室氣體減排領域的話語權?!泵褐朴头止究偨浝硗踅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