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項價格政策待落實
19日公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被外界稱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個國家專項規劃和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規劃,也得到了環保、經濟界等方面人士的認可。
中國這一《規劃》得到了WWF(中國)總干事盧思騁認可,他稱“期待中國能夠制定
碳排放的管控措施”。
創綠中心項目官員郭虹宇也曾表示,國家的公共財政已投向農業、水資源、海洋、氣象等氣候變化的適應工作,但相對減緩,投向適應領域的資金相對不足,也未得到私營資本的重視。因此,他建議中央財政將氣候變化的適應和減緩分別納入到全國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科目,并加大適應領域的投入資金。同時,降低私營資本進入適應領域的門檻,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適應氣候變化的領域中。
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部氣候變化政策主任喻捷認為,還應當包括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以幫助人類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和氣候災害的能力。
本報記者從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了解到,發改委等部門已確定7項政策,通過價格改革約束碳排放。這些政策包括加快推進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煤電價格關系;積極推行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居民階梯電價、分時電價;全面推進供熱計量收費;推進水價改革;完善城市停車收費政策,建立分區域、分時段的差別收費政策;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