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昆明滇池下游螳螂川上的石龍壩水電站迎來110歲生日。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歷經風雨滄桑,累計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如今,發電數據還在不斷刷新。6月2日,隨著白鶴灘水電站6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標志著這座水電站一半機組已投產。位于
四川省寧南縣和
云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的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截至6月2日13時15分,白鶴灘水電站的下一級、世界第四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累計生產清潔電能已突破50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標準煤約1.52億噸,
減排二氧化碳約4.16億噸。
回顧中國水力發電發展的百年風雨歷程,經歷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三個階段。隨著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全線建成并通過驗收后,和葛洲壩以及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一起,串起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促進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中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真正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
走進石龍壩水電站,1912年投產的第一臺發電組,“嗡嗡”的轟鳴聲仍然鏗鏘有力。
20世紀初,云南愛國人士懷抱“實業救國”夢想,倡議中國人自己建電站。1910年8月21日,石龍壩水電站開工。來自全國多地的1000多名工匠涌到石龍壩,克服重重困難,成為中國水電開發的“拓荒者”。
1912年5月28日,石龍壩水電站投產發電。這一天,昆明的夜空第一次被電燈點亮。
石龍壩水電站先后經過7次擴建,目前共有4臺機組,總裝機容量7360千瓦。110年來,這座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如今,發電數據還在不斷刷新。
石龍壩水電站的建成,開辟了中國利用清潔水電能源的先河。雖然裝機容量小,但是隨著它的出現,中國水電事業一步步發展起來。
葛洲壩、小浪底、三峽等一大批水電工程在中國孕育而生。數據顯示,到2011年,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
2020年11月1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水電站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和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電工程,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2020年,三峽水電站全年累計生產1118億度綠色電能,創世界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新紀錄。
一鼓作氣,連珠成串。日前已投產過半的白鶴灘水電站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建設的四座巨型梯級水電站中的第二級。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水電站,左右岸共安裝16臺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水輪發電機組。據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任康永林介紹,2日投產的6號機組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發制造,高50余米,重約8000噸,轉輪每轉一圈可發電約150度,單臺機組每分鐘就能發電近1.7萬度。
2022年7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后,白鶴灘水電站將與三峽、葛洲壩以及金沙江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金沙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力資源極為富集的河流,規劃了多級梯級水電開發。其中,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超過460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的裝機規模。
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說,白鶴灘水電站將與三峽、葛洲壩以及金沙江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連珠成串”,6座梯級水電站構成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據介紹,6座梯級水電站今年各項發電指標優異,其中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4座電站2022年已累計發電512億千瓦時,創歷史同期新高。
截至2022年5月4日,6座梯級水電站多年累計發電量突破3萬億千瓦時。3萬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9.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4億噸;按每千瓦時電量可產生13.8元GDP計算,可支撐我國約41.4萬億GDP,不僅惠及更多沿江群眾,更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