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新浪財經舉辦的線上“中國
碳中和乳業峰會”重磅開幕。本次峰會邀請了來自監管層、學界、公司高管等業內大咖,圍繞“碳中和”議題,探討中國乳業綠色發展新格局,解析可持續目標與乳業公司發展相結合等行業
難題。以期各方,能夠為乳業碳中和貢獻中國智慧,用綠色力量共迎環保未來,共同助力中國乳業開啟綠色低碳發展新時代!
在峰會上,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自愿碳
市場已經公示了1315個自愿
減排項目,簽發了近400個項目的
ccer,簽發減排量大約7700萬噸。截至到去年底,我國現有的9個交易機構累計交易4.43億噸CCER,成交額突破4個億。因為這個數字統計口徑不同,大約接近5個億左右。目前大約有6000萬噸的CCER已經被用于試點
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配額的清繳履約和抵消,特別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中心大約有3400萬噸的CCER被用于配額的清繳履約和抵消。我們知道強制碳市場對于碳抵消的比例,按照我們國家相關的
政策,大約是5%。就是說自愿碳市場的減排量、
碳信用可以用于強制配額市場的碳抵消,有多大的比例呢?5%。中國碳市場目前的規模是5億噸,如果是5%,就是2.5億噸。未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
碳排放世界第一,未來可能繼
電力行業之后,也會把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
造紙、
航空這七大行業也納入到全球統一的強制碳市場。如果這樣的話,中國強制碳市場的規模就可能達到70、80億噸,如果是5%,中國CCER碳市場的規模有可能會達到3到4億噸。這只是現貨市場。期貨市場一般現貨市場的50倍,至少是30倍,30—50倍的規模。
他指出,中國強制碳市場的交易規模,也做一個推測。歐盟碳市場去年一級市場的配額市場只有不到20億噸,二級市場超過100億噸,換手率5倍,500%。它的交易金額將近5600億歐元,折合成人民幣是4萬億。如果這樣倒推,中國碳市場未來可能有80億噸,一級市場是歐洲碳市場的4倍,二級市場,我們如果也是靠簡單的類比,也是歐盟碳市場的4倍的話,我們中國強制碳市場的規模就可能會達到超過10萬億人民幣。當然這需要滿足一系列的條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類比,歐盟碳市場去年大約是4萬億人民幣,這是二級市場。它的一級市場只有20億噸。而中國未來一級市場可能到達80億噸,所以二級市場中國可能到達超過10萬億。如果超過10萬億,中國自愿碳市場的規模,如果按5%,就是500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