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解決中的投資機會
二、痛點解決中的投資機會:
以上痛點的解決均蘊含著投資機會:
1、政府痛點的解決:
在環境
問題已經成為不能承受之痛的當下,政府本身對于環保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需求的變化延伸出來的解決方式就是潛在的投資機會。
效果—從面子到里子:隨著環保在中國產業地位中的層級大幅提升,政府對于環境治理的需求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之前的環保,面子工程居多,以政府或者央企主導的基礎投資為主;當下的環保,伴隨著環境問題不斷打臉,面子工程時代已經過去,隨之而來的是里子時代,但是如何由面到里,是政府最大的痛點,因此應運而生的是環境的整體解決方案商,也就是環境綜合服務商,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平臺型企業,能夠一站式的為政府解決環境問題;比如碧水源、桑德環境等。
職能—從家長到管家:轉變政府職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以政府為主要客戶的環保產業中,政府職能的削弱將成為趨勢,多元化社會資本的引入、PPP模式的開展、國企改革的推進都將成為這一趨勢下的主要手段,從而觸發出一系列的投資機會。
A)政府主導的項目大批量放出來
市場化運作,給市場化主體帶來了產業機遇,比如垃圾發電、危險廢物、污水處理等。
B)國企改革的推進,同時引入產業資本,帶來企業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極大提升,比如北排、菲達環保、中山公用、重慶水務等國企環保企業。
2、排污企業痛點的解決:
對于排污企業,伴隨環保標準和監管的趨嚴,違規排放成本越來越高,加上本身宏觀經濟的不景氣,環保對于排污企業其實算是雪上加霜,因此性價比高的解決方案或商業模式是目前排污企業痛點解決的關鍵。
考慮到排污企業分散度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導致治理成本高,并且其本身污染治理的專業度不高,因此
第三方治理成為了解決排污企業痛點很好的方式,其本質也是合同服務模式,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交給專業第三方。
對于專業環保服務企業,首先技術專業度高,其次排污企業的園區化趨勢使得第三方處理企業能夠以園區處理的模式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治理成本,從而也減少了企業的負擔。
因此,在排污企業痛點解決這個問題上,第三方治理將成為產業趨勢,對于第三方治理的范疇來講,簡單劃分兩大類,一是大規模工業的污染治理、二是小規模工業的園區化治理。對于大規模工業,比如煤
化工等,企業本身技術和關系推動的拿單能力是取勝的關鍵;對于小規模工業,目前呈現園區化趨勢,比如印染、
造紙和皮革等,企業本身的技術和模式推動的可復制能力是取勝的關鍵。
A)大規模工業的污染治理:萬邦達和博天環境等。
B)小規模工業的園區化治理:中滔環保和海拓環境(被眾合機電并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