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集教學、科研和生活于一體,既是人口的高密集區,也是能源消耗大戶。據統計,前幾年全國高校總能耗是2924萬噸標煤,占全國總能耗的9.6%;用水總量約41億噸,占全國城鎮生活用水總量的8.14%。因此,推動高校的
節能減排工作十分重要。同時,按照國家
節能減排倒計時,到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到達15%。以大學為代表的學校在我國公共機構中占很大比重,根據統計,教育類事業單位數量約占全國公共機構總數的35.49%,用能總量約占各類公共機構用能總量的39.55%,機構數量和用能總量均位居各類型公共機構之首。而如何降低能耗,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關心的
問題。
山東師大歷山學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開展建設節約型校園、推廣綠色環保教育、研究節能減排技術等,使學院人均能耗大幅下降。該院新能源系主任、太陽能研究所所長王紅斌教授介紹說,高校是先進思想、文化、科技的重要代表,充當全社會節能減排先鋒責無旁貸。而實際上,項目、課題,論文、成果很多,真正投入使用的卻不多。甚至有的高校仍然還在使用自備燃煤鍋爐取暖。除此以外,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固化認識,比如以為“電”是清潔能源,卻無視中國北方的
電力90%以上依賴于燃煤火力發電;豈不知耗電是變相的燃煤,燃煤又是北方PM2.5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眼觀當今中國,高考錄取率已連續數年超過70%。因此,在高校強制節能減排,強化當代青年的環保意識和習慣,就是抓住了提高國民環保理念的牛鼻子。
歷山學院是純民間投資。投資方、山東祿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誓做高校節能減排的先行者,也是勇于作為、敢于擔當的積極行動者、實踐者,建校之初就按照“微排放校園”標準建設。他們告別燃煤,大膽投資采用分布式能源網,全面研發制造太陽能配合天然氣的冷熱電三聯供設備,實現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四季免費提供生活熱水,同時使用太陽能路燈,公共區域采用led光源,雨水收集,中水利用。他們的做法得到長江學者、上海交大教授、全國名師王如竹和吳靜怡教授等行業內知名人士的高度贊揚和肯定,亦已成為上海交大太陽能制冷領域碩士,博士的培養實踐基地。他們和上海交大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如太陽能中央空調機組,冷熱電機組,高效真空熱水機組,近年來一經推出,在太陽能低溫制冷領域,既占有全國高校本專業科研教學設備90%以上份額;他們生產的太陽能中央空調機組,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南京
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外20多所名校科研教學廣泛使用。此外,在太陽能和廢熱利用低溫制冷設備制造領域,研究所所推出的機組,80%出口歐亞
市場,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對此,山東省經信委、省政府節能辦、省教育廳、住建廳等,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得到了國家教育部、住建部的關注。
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書記、許崇慶研究員對此點評道,構建現代化微排放新校園,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值得我們不斷為之奮斗。但節能減排任重道遠,既面臨資金和技術的障礙,又受到既得利益的制約。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等多重任務,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進程中理應成為引領社會的先行者,山師歷山學院的做法應當受到全社會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