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發布《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企業“
碳中和”目標設定、行動及全球合作》主要發現。該報告收錄了64家全球企業先進實踐,并深度剖析了聯想集團、西門子、中國
節能環保集團等7家行業代表企業的實踐案例。
該報告是繼2021年7月發布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布的指導企業加速實現雙碳目標和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又一實用工具。去年聯想集團的低碳實踐就曾入選《企業碳中和路徑圖》數字信息產業全球先進企業實踐案例。
報告遵循“對標國際標準,聚焦重點行業深度整合全價值鏈”原則,在兼顧不同國情和以人為中心的前提下,號召各國各行業企業按照科學碳目標(SBTi)制定基于氣候科學的短期和長期
減排目標,對企業的氣候目標設定提出了更具雄心的要求。目前,設定科學碳目標的企業已達到全球市值的35%。報告通過要點詳述和案例分析,致力于幫助企業通過跨行業全球合作推進價值鏈上的全面減排,以符合氣候科學、可衡量的方式加速實現碳中和目標,協同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共同邁向凈零排放的未來。
報告推動全球企業團結協作落實巴黎氣候協定
氣候目標的實現需以運營邊界內和價值鏈上的減排舉措為支撐。通過研究,報告提出了在企業運營邊界內的3項關鍵的減排舉措,即:能源結構改變、能源效率提升、回收廢棄能源,并在在價值鏈上的3個減排大方向(供應鏈低
碳管理、生態伙伴低碳合作、產品創新與回收)上提出9項關鍵減排舉措。
報告聚焦并深度分析了3大重點行業:食品與農業、制造業及電信、媒體與科技業(TMT行業),這些行業及其上下游行業的排放預估占到全球排放的一半以上。
最后,基于2021年《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挖掘出的9大氣候技術投資方向,特別聚焦了兩大持續涌現技術創新的跨行業合作領域:基于 AIoT的能源和
碳排放管理解決方案和再生農業,以期為企業及投資者指出氣候關注方向。
聯想集團:“雙實融合”助推行業加速零碳轉型
作為國內最早投身ESG實踐的企業,聯想集團早在2009年即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還是國內最早一批加入了SBTi并設置了科學碳目標的高科技制造企業。目前,聯想集團已經制定了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正在與SBTi緊密合作以獲得專業核準。
聯想集團作為“雙實融合”企業的一個典型代表,既是傳統實體經濟和科技制造企業,同時又是為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新IT”賦能的企業。在過去16年,聯想集團探索出了一條由自身核心生產制造環節減碳、供應鏈協同降碳、再到賦能行業伙伴低碳發展的實踐路徑,也即中國企業由“數實融合、低碳發展”到“內生外化、對外賦能”的零碳轉型樣板。
首先,中國在以智能化、綠色化為主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中居于領先地位??萍计髽I應發揮技術創新優勢,在自身核心生產環節實現“創新型減碳”。聯想集團將“零碳”理念貫徹在綠色產品創新中,形成了從產品設計、材料、生產、包裝、物流
運輸,到產品能效、生命周期末端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的綠色產品項目。與此同時,聯想集團持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其研發的低溫錫膏工藝可在加快焊接速度的同時增加產能,減少35%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溫水水冷服務器”可幫助綠色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實現成本與效益的完美平衡,每年降低超過42%的電費節省和排放。在智能生產方面,聯想集團自主研發的先進生產調度系統LAPS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線閑置等方式,每年可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一家企業的供應鏈環節所產生的碳排放往往是其企業運營范圍碳排放的5倍,對供應鏈上下游的碳排放加以管理是零碳制造的重要一環。企業應積極將自身綠色環保實踐推廣至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降低企業運營對環境的影響。聯想集團作為供應鏈“鏈主”,積極發揮自身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優勢,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共同實現零碳轉型。不僅如此,聯想集團還將零碳理念滲透到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中,將自身技術減碳的實踐傳導至整個價值鏈,從而發揮集群效應,打造綠色、智能、可復制的“碳中和”和“供應鏈”樣板。
再次,企業應積極對外賦能,實現減碳與高質量增長的雙贏。根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和世界經濟
論壇的測算,到2030年,各行業受益于信息技術的
碳減排將達121億噸,10倍于信息技術行業自身的排放量。聯想集團通過不同層次的智能解決方案賦能千行百業,為企業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助力
節能減排。目前,聯想集團的解決方案已經在汽車制造、石油
石化、能源
電力、電子制造等行業深入應用,賦能國內300多家領軍工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