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黨的二十大報告重要篇章之一,是新時代中國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亦是中國共產黨勇擔生態文明建設重任的責任彰顯,更是社會發展的未來方向和根本遵循。推動綠色發展,要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四個方面著手,協同推進降碳、治污、擴綠、增長,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
經過近年來全行業的不懈努力,民航業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行業實施了《“十四五”民用
航空發展規劃》《“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等,制定了《關于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實施方案,構建了中國民航綠色發展規劃
政策體系;系統提升空管運行管理效率,推進機場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和航空公司
節能系統建設,2019年機場每客能耗和二氧化
碳排放分別較“十二五”末均值下降約15.8%和43.2%,不斷增強節能降碳能力;圓滿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階段性任務目標,印發實施《民航行業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計劃(2021-2035年)》,截至2021年底機場場內電動車輛占比達21%,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人次以上機場的飛機APU替代設施實現“應裝盡裝、應用盡用”,進一步提升了行業航空環境治理效能。
毋庸置疑,機場作為民航業的核心部分,必須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落實綠色發展戰略,以制度、管理、科技為三大抓手,聚焦治污、降碳兩大重點任務,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助力民航發展綠色轉型。
具體來講,治污是以大氣、水質、固廢、噪聲四大環境要素為重點,從源頭防控、過程管控、末端治理三個方面實施治理,實現機場區域環境質量的提升。防源頭,要嚴格管控不達標航空器運行,持續推進機場運行電能替代,引進新能源車輛,推進APU替代設施建設和使用,切實落實民航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控過程,要健全場內車輛運行管理機制,完善噪聲監測體系,規范垃圾全流程分類管理。治末端,要加快淘汰場內老舊車輛設備,持續開展燃油車輛設備尾氣治理,加強除冰廢液資源化利用,嚴格垃圾無害化處置。
降碳是以節能、
減排為重點,從能耗總量控制、能源結構優化、運行效率提升三個方面著手,逐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控能耗,要加快推進節能設施改造,持續優化系統運營方案和用能模式,探索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推動實現機場綠色運營的精細化、標準化、智能化。優結構,要統籌需求,探索應用新能源微電網、儲能、光伏發電等新技術,建立以潔凈燃氣能源為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多元可再生能源融合的綠色能源供應系統。提效率,要持續優化跑滑構型和飛行程序,完善地面服務和運行保障體系,推進陸側綜合公共
交通系統優化改造,加快自助通關、自助登機等設施應用,不斷提升流程通程效率。
今年9月,民航局正式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了《2022年中國民航綠色發展政策與行動》,其中明確了強化低碳民航頂層設計、可再生能源替代與新技術應用、藍天保衛戰行動、碧水保衛戰行動等十大行業綠色發展重點任務,彰顯了中國民航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
因此,在“十四五”這個民航行業由
節能減排向綠色發展轉換升級的關鍵期,機場行業的綠色發展更要堅持生態優先,建立高效運行模式,推進節能降碳和污染治理,注重集約建設、資源共享,打造綠色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