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踐行低碳|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揭曉2022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

2022-12-21 10:12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白華兵

  能源變革科技創新區域發力服務民生

  征集發布半個月,80多個案例參評,最后初選出20個,經過線上答辯等環節,最后確定了“2022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

  12月20日,在新京報零碳研究院“2022綠色發展峰會”上,由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共同評選出來的“2022年度綠色發展十大案例”正式公布。入圍案例從新能源開發利用到煤炭清潔化發展,從零碳工廠建設到城市低碳實踐,從綠色科技崛起到碳普惠碳金融發力,涵蓋面較廣,基本代表了2022年度綠色發展的重大成果。農行、騰訊、螞蟻集團、吉利、晶科、億利、遠景等企業的項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口等地方項目入圍。

  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為更好地分享傳播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有益實踐,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低碳行動,并提升案例的專業性、科學性和可借鑒性,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于11月1日發起此次征集和評選。

  據了解,該十大綠色案例將選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所運營的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平臺中的案例文章專欄。針對符合教學案例開發的選題,將組織教師與研究人員進一步開發,并進入教學案例專欄。

  北投環境:傾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原東方化工廠變身“城市綠肺”

  近年來,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崛起,這片新區的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和經驗也引起各方重視。作為眾多綠色低碳實踐中的一部分,原東方化工廠變身“城市綠肺”讓百姓叫好。

  2020年9月底,為了給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提供綠色低碳優質空間,北投環境在對騰退工業地塊的生態環境管理過程中,對調查中生態環境基礎薄弱的場地創新提出了場地管理模式,原東方化工廠變身城市公園。這是國內首例大型石油化工場地通過創新管理與綠色實踐的綠色修復項目,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的國內首個風險管控項目。

  北投環境創新提出了以原廠老工業遺址生態恢復為核心,多部門在園區規劃、設計階段提前對接溝通,打造“生態阻隔、生態恢復、綠色評估、應急響應”“3+1”綠色管控體系,以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

  這一項目累計節省70%-80%的環境治理資金,節省耗電量2880萬度,折合減少2.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項目引領我國污染場地有機更新,促進大型復雜生態環境基礎薄弱地塊修復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我國土壤污染治理體系逐步完善。這對全國來說,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和示范作用。

  螞蟻集團:綠色計算技術解決多項行業難題,為節能減排建立示范效應

  綠色低碳發展緣起能源革命,穿插綠色制造,最后要落腳到低碳消費。沒有公眾的參與,無法實現目標。此時,個人綠色行動的組織和創新體系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螞蟻集團自2019年開始進行綠色計算技術創新和實踐,圍繞在離線混部、分時調度、AI智能擴容、算力歸一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攻關,并將其應用到了公司支付寶、網商銀行服務器集群。項目實現了綠色計算技術在螞蟻集團日常和雙十一高峰期間的大規模應用,有效解決了大規模集群資源合理分配、分鐘級有效調度、智能流量預測等行業難題,顯著提升了資源利用率,為各行業數據中心節能減排起到了示范效應。

  截至目前,綠色計算技術在支付寶和螞蟻集團全部業務的成功落地,極大地幫助了應用研發團隊和基礎設施團隊提升研發和運維效率、降低成本。日常運維整體提效超過50%,全局基礎設施單次升級的人力成本下降超過95%,整體效率提升6倍,為公司每年節約人力數千人。綠色計算技術助力國家雙碳戰略,通過該技術在螞蟻集團的應用,僅2021年節電超過43807.19MWh(1MWh=1000度),減排27727.48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支付寶節電15596.96MWh,減排9734.35噸二氧化碳當量。與此同時,螞蟻已承諾向外部開放7項專利,為各行業綠色架構體系建設提供典型示范。

  螞蟻集團積極探索技術發展與創新之路,在應用服務架構、調度架構、云原生架構、安全可信架構設計及演進上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綠色計算技術在支付寶和螞蟻集團全部業務的成功落地,助力國家雙碳戰略。

  晶科能源:N型技術領跑行業,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突破100GW

  新能源技術發展,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就一個具體行業而言,太陽能光伏產業也正在進行這樣的技術迭代。

  當前,光伏行業正處于從P型技術向N型轉型的關鍵時期,晶科能源主導的N型TOPCon技術和產品創新,相較同時期其他技術具有效率上限高、降本空間大等優勢。

  晶科能源當前擁有行業最大的N型產能,也是行業首家建成10GW(吉瓦)以上規模N型產品生產線的企業。該公司于今年年初首期投入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產能已經實現滿產。此外,晶科能源繼續大力投入效率更高、成本更優的二期N型TOPCon產能,包括尖山二期11GW高效電池項目,以及青海西寧一期20GW全球最大N型拉晶項目等。

  晶科能源秉承“探索一代、研發一代、量產一代”的理念,倡導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可持續創新,主導制定了IEC等多項國際國內行業標準,不斷拓展光伏技術的多元化規模應用場景,積極布局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制氫、儲能等領域,著力打造新能源生態圈。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21.11億元,占營收比重6.6%。在電池片轉換效率和組件功率方面已經累計20次打破世界紀錄,并在過去兩年里連續6次打破N型TOPCon電池世界紀錄。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突破100GW.這也是行業首家完成100GW這一里程碑式出貨體量的組件制造商。100GW,這意味著全球已安裝的太陽能組件中,每10塊中至少有1塊是由晶科能源生產。100GW組件意味著,每年可以生產清潔能源電力約1300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億噸,節約標準煤約5252萬噸,相當于植樹約70.2億棵。

  騰訊:打造深圳首個碳普惠授權運營平臺,運行一年服務百萬用戶


  為積極響應國家碳中和議題,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指引下,騰訊聯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歷時十個月促成首個政府認可的公交/地鐵碳減排量科學測算,打造深圳市首個碳普惠授權運營平臺——“低碳星球”小程序。

  今年12月12日, “低碳星球”完成首次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這也是深圳市民個人碳普惠減排量的首次交易。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的監管下,經第三方核查機構核證后,“低碳星球”將用戶積累的減排量掛牌至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并完成交易,以地鐵乘車券的形式全額返還用戶。過去一年,超100萬深圳市民通過“低碳星球”積累碳積分,記錄公共出行減排量。

  低碳星球運用數字技術讓用戶的低碳行為可以科學量化成碳積分,還可以通過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將碳積分兌換成實實在在的權益并返還給用戶,形成完整的碳普惠閉環。從鑒別用戶行為到核算碳減排量,再到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最后實現碳積分兌換,探索出了一個“人人可減碳”到“人人碳普惠”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武漢:培養雙碳產業沃土,打造武昌區碳金融集聚示范園

  武昌區碳金融集聚示范園位于湖北武漢市武昌“一軸一帶多園”金融產業格局的核心地帶。園區總建筑面積約7.87萬平方米,辦公樓層面積約4.87萬平方米,總體投入達9億元,設有碳金融集聚區、碳市場服務區、碳管理咨詢區、碳科技創新區、碳產業發展區五大專區,是武昌碳金融集聚區的核心園區。

  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為國有區屬雙碳產業服務公司,作為創新金融服務載體,承接氣候投融資及綠色低碳項目庫建設、招商引資、低碳項目投資等綜合碳金融服務,為低碳產業鏈及碳金融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支持。

  園區集聚各類雙碳產業主體,碳市場機構要素齊全,助力降碳減排協同增效。一批碳交易、碳金融、碳科技、碳資產、碳核查、碳咨詢、碳評級等領域的入駐企業代表,在綠色低碳技術、節能環保實踐、能源行業資源等方面已形成顯著優勢,成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機構的集聚區,并且形成強大的乘數效應,為帶動全國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億利資源:立體光伏治沙,大漠里的雙碳先鋒

  億利集團30多年來協同當地政府和農牧民治理綠化庫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被巴黎氣候大會標舉為“治沙樣本”,億利庫布其生態示范區被國家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億利光伏治沙從最初10MW開始探索起步,在庫布其地區不斷創新立體化、規模化、生態化、綠色化的光伏治沙模式。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利用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實現“板上雙面發電、板下雙層生態、板間低碳產業”。

  落實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推進新能源產業的總體布局,依托庫布其沙漠豐沛的風光資源和沙漠生態成果、土地空間優勢,聯合多家央企、國企、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低碳產業投資平臺,共同投資建設“億利庫布其陽光谷低碳產業基地”,創新“沙漠治理、風光發電、儲能開發、光熱發電、氫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風光制氫、綠氨綠肥、綠氫綠醇、綠電替代、光伏現代農業、光農數字運營”多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構建“上游綠電、中游綠氫、下游綠氨綠肥綠醇”獨具特色的億利立體生態光伏治沙模式,并向西部沙區乃至全球推廣復制。

  截至目前,已成功實施了91萬千瓦的光伏治沙項目,完成投資50多億元,治沙面積100平方公里,每年發電12.5億度,累計發電量達30億度。億利庫布其沙漠治理核心區域經過30多年,植被覆蓋度從不足3%增加到現在的65%,生物多樣性從123種增長到動植物530種,沙塵暴頻率從一年50多次下降到1次。

  遠景科技:打造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

  遠景科技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首創“零碳產業園”模式,于鄂爾多斯落地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聯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必維集團發布了全球首個“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與SBTi科學碳目標的要求一致。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于2022年4月8日正式建成投產。

  遠景打造的零碳產業園創新體系,主要包括新型電力系統、基于國際標準的零碳數字操作系統和綠色新工業集群。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集成了綠色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基礎單元,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億噸,創造千億元產值,有助于中國實現區域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遠景創新打造的零碳產業園模式,不僅推動產業鏈和工業體系升級,還將成為綠色工業革命的搖籃、平臺和基石。基于在鄂爾多斯的成功實踐,遠景正在全國多地推廣和落地零碳產業園。此外,中國零碳產業園模式正陸續在英國、西班牙等國家落地,為當地可持續經濟、就業、環境帶來深遠影響。

  未來十年,遠景將攜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設100個零碳產業園,這將成為綠色新工業革命重要引擎。初步估算,到2030年,每年將為地球減碳10億噸,相當于日本的每年碳排量。

  吉利:深耕甲醇產業生態,探索汽車低碳發展新路徑

  汽車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是多樣的,不僅包括電動化、氫燃料電池化,還包括傳統能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可替代能源的開發。

  吉利控股集團從能源安全、綠色低碳出發,深耕甲醇燃料汽車17年,形成核心技術專利200余件,開發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在內的20余款甲醇燃料車型,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車已規模化運行超2.7萬輛,總運行里程近100億公里,最高單車運行里程超過150萬公里。

  2022年,吉利戰略投資的綠色低碳甲醇項目實現產業化,利用副產的焦爐氣及年捕集16萬噸工業尾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年產11萬噸綠色低碳甲醇,廢物利用、變廢為寶。

  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動力轎車搭載全新一代1.8L醇電混動發動機和混動電驅,擁有40%的節能率,百公里醇耗低至9.2L,每公里出行成本不到3毛錢,同時相比傳統汽油車減少了42%的碳排放。全新甲醇重卡搭載新一代13L甲醇發動機,能耗進一步降低,動力可達430/460/480馬力,經濟性優勢突出,燃料成本相比柴油重卡可節省18%-32%,相當于每公里最多可節省1元錢。這一切,為煤炭清潔化利用,以及汽車綠色低碳發展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農行湖州分行:“兩山”理論催生“湖州模式”,綠色貸款余額突破300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湖州分行是總行綠色金融改革試點行和湖州市首批碳中和銀行建設“雙試點”。該行持續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有效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湖州模式”。截至9月末,三農領域綠色貸款余額突破300億元。

  農業銀行密切跟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在湖州成立全國性銀行首家二級分行綠色金融事業部,設立3家縣域綠色專營支行,組建49支駐村團隊,打通縣域綠色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制定“點綠成金”綠色金融三年行動計劃,將綠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發展從戰略層面納入發展規劃,從目標、路徑、考核激勵等制度層面夯實服務鄉村振興的動力;制定“十四五”時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領域貸款新增不低于800億元,加大對綠色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助力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今年新增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類貸款近50億元,為湖州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目前累計支持縣域綠色產業企業超500家,貸款金額200多億元,讓綠色發展成為融資資本,充分發揮了綠色金融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要素引導和杠桿撬動作用。

  張家口:氫能公交大規模使用,推動氫能產業集群發展

  張家口市積極搶抓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歷史機遇,以籌辦舉辦冬奧會、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為契機,大力推廣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應用,謀劃布局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為此,張家口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全市氫能產業發展,在國內率先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規劃政策體系。此外,圍繞“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環節補鏈強鏈,加快建設氫能產業研發、生產、示范中心,初步形成全產業發展格局。立足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功能定位,大膽創新,切實形成強大產業創新競爭力。

  2019年,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科技部等聯合授予張家口市“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示范城市”榮譽稱號。2021年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價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燃料電池公交運行車隊。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為全面踐行綠色辦奧理念,張家口核心賽區全部使用氫能車輛共710輛,首次實現奧運史上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助力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

  張家口示范運營經驗表明,燃料電池公交客車已具備在高寒地區推廣條件。張家口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優勢,以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同時,積極推動氫能多元化應用,通過規模化應用降低氫能利用成本,最后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