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國
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作報告,分析探討行業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后期重點工作任務。
2022年對鋼鐵行業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受國際政治和安全形勢動蕩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承壓前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持續演化,鋼鐵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極其嚴峻,面臨下游需求減弱、鋼材價格下降、原燃料成本上升等困難。
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球鋼鐵
市場低迷,我國鋼鐵產量同比下降,消費強度有所減弱。2022年,我國粗鋼產量10.13億噸,同比下降2.1%,連續第二年下降。房地產行業各項指標持續下降,機械、汽車行業總體保持增長但增幅較小,船舶行業三大造船指標一升兩降,主要用鋼行業鋼材消費強度下降,全年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9.60億噸,同比下降3.4%。國內市場需求不及預期,鋼材價格由升轉降,燃料成本明顯上升,對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形成較大壓力。與此同時,企業效益同比下降,2022年,鋼協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5875億元,同比下降6.35%;實現利潤總額982億元,同比下降72.27%。
面對各種挑戰,鋼鐵行業深入推進減污降碳,向綠而行,低碳發展各項部署逐步展開。2022年,鋼鐵行業向社會發布了《鋼鐵行業
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明確了中國鋼鐵“雙碳”目標和技術實現路徑。
在推進超低排放方面,隨著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鋼鐵企業焦爐、燒結等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成為標配;料廠、料堆、料倉及物料轉運等顆粒物逸散點普遍得到密閉密封;清潔
運輸改造和鐵路專用線建設加速,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軋鋼用的煤氣發生爐普遍被天然氣替代,焦爐和高爐煤氣精脫硫等新技術研發持續加速,鋼鐵企業環保意識和環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面貌大為改觀。截至2月10日,鋼協共接受133份企業的超低排放公示申請,已有46家企業完成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2.41億噸;25家企業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1.56億噸;目前還有45家企業正在進行公示前專家審核和企業進一步完善與整改,涉及鋼產能約1.10億噸。
在極致能效推進方面,2022年年末出臺了《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遴選了50項成熟可行的
節能技術,形成并頒布了“極致能效技術清單”及“節能低碳
政策清單”,開展“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廠”培育活動,寶鋼股份、湛江鋼鐵、首鋼京唐、鞍鋼鲅魚圈等21家先進企業申報為第一批標桿培育企業。此外,2022年,鋼協還首次編制并發布了《鋼鐵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
何文波說,2023年,鋼鐵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將堅持綠色低碳、推動行業變革,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全面完成履行保障供給使命、實現鋼鐵產業自身發展、積極帶動相關產業實現共同繁榮三大重點任務,努力開創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據何文波介紹,2023年,鋼鐵行業將持續推進三大改造工程,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按既定目標完成改造計劃。并組織行業力量,在國家部委的指導下,全面評估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環境管理標準,積極推廣成熟可靠的環境技術,積極開發經濟性、生態性俱佳的環境技術和工藝裝備,謀求環保水平、能效水平與競爭力水平同步提升,開創環境治理新局面。此外,鋼協還將積極籌劃和推進極致能效改造工程,加強系統策劃,加速低碳發展整體布局,開展支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系統性低碳工作。積極推動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術協同研發,組織行業低碳共性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并探索開展零碳鋼數據研究和標準研制,加大行業內外低碳業務合作力度和深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推動全行業智能裝備、低碳節能、安全生產、現代供應鏈等數智化關鍵共性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