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減少空氣污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對提高監測質量的關注。”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
政策研究所主任邁克爾·格林斯通教授接受中新財經專訪時表示。
2022年3月,美國芝加哥大學公布的中國空氣污染調查報告引發不少關注,邁克爾·格林斯通正是該報告的負責人,他曾擔任奧巴馬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首席經濟學家。報告稱,2013年至2022年,中國的空氣污染水平下降了40%,
北京市下降了約50%。
“歷史上沒有任何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大規模的削減”,格林斯通在采訪中稱贊說。他指出,自2013年中國政府向空氣污染“宣戰”以來,中國在提高空氣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格林斯通看來,中國在減少空氣污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對提高監測質量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減污設施中安裝了連續排放監測系統等,這對于幫助監測和控制污染很有意義。”
“北京在空氣改善方面成效格外顯著,尤其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以來。如果治理延續下去,空氣質量還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格林斯通稱。
格林斯通還表示,除了通過法令和監管的方式,中國還有望更多地依靠
市場機制來減少污染,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目標的結合。如,中國已經啟動了
碳市場,更加重視發揮市場在控制排放物中的作用。
此外,作為環境經濟學領域的知名學者,格林斯通在采訪中還著重強調了國際合作對解決全球環境
問題的重要性。
“沒有世界各國間的合作,特別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合作,解決全球環境問題就無從談起。”
他提到,美國底特律的一噸碳排與上海的一噸碳排,對全球環境造成的損害相同。合作的力量在于,當任何一個國家減少排放時,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益處。
談到如何推動全球合作,格林斯通指出,環境領域全球合作的關鍵是要制定一個框架,來激勵各國通過
減排為彼此帶來好處。過去一段時間,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關系似乎有所改善,“這很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