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丁時勇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一項要求就是“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丁時勇高度關注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轉型
問題,今年帶來了一份《關于完善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激勵
政策的提案》。就提案相關內容,《》記者對丁時勇進行了采訪。
背景:多重因素導致相關激勵政策撬動作用有限
“當前,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與國家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對相關部門的激勵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丁時勇開門見山地指出,目前,由于新舊政策銜接不夠緊密、跨層級跨部門政策協同性不強等問題,導致財政資金對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撬動作用還比較有限,相關激勵政策有待完善。對此,他在提案中列出了3個原因,說明相關激勵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首先,是關于“新舊政策存在明顯差異有待銜接,導致產業邊界不清晰”的問題。丁時勇舉例道,“雙碳”目標提出前,發展綠色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六部委制定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發改環資〔2019〕293號,以下簡稱《目錄》),明確了六大類綠色產業,并圍繞目錄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雙碳”目標提出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產業的“低碳”與“綠色”屬性并列,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在政策落實過程中,我們發現,《意見》確定的發展方向與《目錄》有較大差異。”丁時勇說,比如,《意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目錄》中產業基本沒有交集;《目錄》中的綠色有機農業、森林游憩和康養產業又不屬于《意見》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制造或新興技術融合。由于目前尚未發布與《意見》相配套的綠色低碳產業目錄,若繼按照《目錄》引導政策進行資金投入,將會因產業邊界不清晰,導致標準不一、口徑不一等問題,無法準確引導政策資金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其次,是關于“部分激勵政策中的綠色低
碳指標要求僅針對綠色制造產業板塊,對經濟體系整體綠色低碳化的引導性不足”的問題。丁時勇解釋道,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多舉措、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生產”,但目前各地產業激勵政策大多未與單位產值或產品的
碳排放強度等綠色低碳指標掛鉤。比如,西部某城市經濟信息部門出臺的政策,僅在“綠色制造”板塊設有年
節能量、節水量等“綠色低碳”指標要求,其他板塊的申報條件均無“綠色低碳”相關目標。而當地“綠色制造”板塊資金僅4000萬元左右,僅占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總盤子的2%,對于推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引導性不夠強。
最后,是關于“少數重大技改項目重復享受各級各部門補貼資金的現象凸顯,壓縮了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的空間”的問題。“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國家層面,各部委政策申報條款中,有的規定不能同時享受地方資金,有的卻未提此要求;而地方政策大多未明確規定不能同時享受國家資金,甚至鼓勵對獲得國家財政資金等上級資金支持的項目再按一定比例匹配資金。”丁時勇說,這致使激勵政策難以惠及投資規模不夠大的中小企業技改項目,從而全面帶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作用發揮并不理想。
建議:制定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財政分層分類激勵辦法
針對上述部門幫助傳統產業的綠色化轉型而出臺的相關激勵政策中存在的問題,丁時勇提出了3個建議。
一是加快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工作,突出低碳屬性。他建議,國家發改委應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謀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工作或者出臺綠色低碳產業指導目錄,突出低碳屬性,構建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立綠色低碳重點標準清單以及綠色低碳產業項目篩選培育機制。
二是對有待綠色低碳轉型的產業板塊加強政策引導。他建議,針對各產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測、營銷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特點,在原支持條件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指標,如單位產值或者單位產品的碳排放強度、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固廢利用、
減排污染物量等,使綠色低碳指標的產業板塊覆蓋面更廣。
三是制定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財政分層分類激勵辦法。“具體操作辦法是,中央財政可整合現有資金,加大對國家級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的補貼力度,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并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以點帶面,引領綠色發展重點突破;地方財政應加大向未獲得上級部門資助的省市級企業傾斜,形成差異化支持。”丁時勇強調,已獲得中央專項補貼的企業原則上不得接受省級、市級的重復補貼,“以此騰出更多資金惠及有潛力進行轉型升級的中小型企業,形成中央財政補貼引領綠色低碳發展重點突破、地方財政以點帶面全面落實的政策引導新格局”。
另外,丁時勇補充道:“財政補貼是一種非常好的幫助傳統企業進行綠色轉型的辦法。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考慮用更多的其他辦法來促進傳統產業向綠色化轉型。比如,通過完善綠色采購制度,加大政府綠色產品采購力度,進一步擴大綠色產品采購范圍這種更加
市場化的辦法來進一步促進傳統企業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