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發布《碳達峰
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
化工作重點,支撐能源、工業、農業農村、林業草原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實現各類標準協調發展。
為何出臺?明確了哪些目標?
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礎,據統計,當前直接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國家標準已有1800余項、行業標準2300余項,涉及
碳排放核算核查、
節能、非化石能源、新型
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利用、資源循環利用、
碳匯等多個方面。
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
減排、碳清除、碳
市場等發展需求,《指南》進一步細化了標準體系,明確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通過分析國際國內碳達峰碳中和標準現狀,結合當前工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指南》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包括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
碳減排標準子體系、碳清除標準子體系和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等4個一級子體系,并進一步細分為15個二級子體系、63個三級子體系。覆蓋能源、工業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滿足地區、行業、園區、組織等各類場景應用。
在基礎通用標準領域,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核查、低
碳管理和評估、碳信息披露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數據“怎么算”“算得準”的
問題。
在碳減排標準領域,主要推動完善節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廣利用、新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標準,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減”的問題。
在碳清除標準領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標準的研制,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中和”的問題。
在市場化機制標準領域,主要加快制定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態產品價值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問題,支持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
此外,碳達峰碳中和國際標準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規則的重要組成,為進一步深化“雙碳”標準國際交流合作,加大“雙碳”標準開放發展力度,《指南》還提出了包括形成國際標準化工作合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對接在內的四方面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