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能源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一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強勁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推動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各項任務舉措。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指導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能源行業要認真貫徹落實《若干意見》部署要求,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試點示范項目順利實施。
充分認識《若干意見》出臺背景
以數字化智能化為載體,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既是客觀的現實需求,也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若干意見》在深入調查研究、梳理總結
問題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為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指明路徑。
有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升數字化智能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不僅能發揮數字化技術資源的賦能賦值賦智作用,還能催生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模式變革,為能源產業提供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場景,培育發展的新優勢。
有利于推動能源行業協同發展和提質增效。當前能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大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迫切需要跨領域跨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鏈不同深度、不同維度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走出一條集約發展的高質量新道路。
有利于促進“雙碳”目標實現。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向能源行業融合滲透,通過構建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之一的新型能源體系,進一步促進能源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為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準確把握《若干意見》目標任務
《若干意見》堅持系統思維和目標導向,從總體要求、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推進應用試點示范、推動共性技術突破、健全發展支撐體系、加大組織保障力度等六個方面,提出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工作要求。
構筑創新應用體系,是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在能源安全保障、清潔低碳轉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但仍存在行業壁壘深、場景不明確等問題。為此,《若干意見》提出能源領域不同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具體要求:
加速發電清潔低碳轉型。構筑發電行業數字生態,是推動發電行業綠色化發展與低碳化轉型的重要手段。《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增強新能源和水能功率預測技術,加強規模化新能源基地智能化技術改造,加快火電、水電等傳統電源數字化設計建造和智能化升級,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于核電設計、制造、建設、運維等各領域各環節。
支撐新型
電力系統建設。為增強數字化智能化對電力系統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若干意見》提出探索人工智能及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電網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推動電網智能化運維體系建設,加快數字配電系統發展,提高新型電力負荷智能管理水平,發展電碳計量與核算監測體系。
帶動煤炭安全高效發展。為提升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水平,迫切需要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抓手,實現煤炭安全高效低碳發展。《若干意見》提出推動構建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提升煤礦采掘成套裝備智能化控制水平,推進大型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系統建設與常態化運行,支持建設智能化煤礦綜合管控平臺。
助力油氣綠色開發利用。我國油氣企業在油氣儲量接替、產量提升方面數字化智能化支撐力度不足,數字化智能化安全運營與風險管控體系尚未建立。《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油氣勘探開發專業軟件研發,加強智能生產技術裝備場景應用,推動油氣管網的信息化改造和數字化升級,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煉廠升級建設。
加快能源消費環節
節能提效。便捷高效滿足用戶多樣化用電需求,降低全社會的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減少全社會綜合用能成本,已成為能源行業關注熱點。《若干意見》提出持續挖掘需求側響應潛力,推進多能互補集成供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普及用能自主調優、多能協同調度等智能化用能服務。
促進數字能源生態構建。隨著能源運行方式由“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亟待建立源網荷儲智能協調互動生態。《若干意見》提出提高儲能與供能、用能系統協同調控及診斷運維智能化水平,推進綜合能源服務與用能場景深度耦合,推進能源行業大數據監測預警和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建設。
加強應用試點示范,是促進行業協同創新的關鍵舉措。當前,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模式和建設路徑尚不清晰,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和拓展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打造一批能推廣的數字化智能化樣板工程。為此,《若干意見》提出,一是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需求,推動多元化應用場景試點示范;二是加強試點示范項目評估管理,建立項目信息上報及監測長效機制,加強標桿示范引領。
推進共性技術突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共性技術供給方面尚存在結構性缺陷。為此,《若干意見》圍繞能源裝備、智能調控、網絡安全等領域提出,推動智能感知與智能終端技術突破,加快能源裝備智能傳感與量測技術研發,強化數字孿生模型、智能控制算法和調控仿真技術的研發,加強融合本體安全和網絡安全的能源裝備及系統保護技術研究,積極開展能源數據安全共享及多方協同技術研發。
健全發展支撐體系,是夯實行業建設發展的堅強底座。當前,能源行業網絡安全基礎仍不牢靠,能源轉型動能未充分激活。為此,《若干意見》提出,一是加快推動能源領域工控系統、芯片、操作系統等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應用。二是推進能源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與共享應用,推動算力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布局、協同聯動。三是完善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標準體系,加強能源各行業現行相關標準與數字技術應用的統籌銜接。四是加快能源數字化智能化人才培養,優化人才評價及激勵
政策,促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引進。
扎實推進《若干意見》落實落地
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涉及主體多、行業多、環節多,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確保主要任務落地見效。為此,《若干意見》提出了具體要求及保障措施。
加強統籌管理。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加強統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才能避免實施過程中的認知障礙。《若干意見》提出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建立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專項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及時反映行業和企業訴求,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地實施,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推動協同創新。我國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創新環境亟待提升。《若干意見》提出支持以“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動建設一批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研發創新平臺。
加大支持力度。對于國家明確的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示范項目,《若干意見》明確將其優先納入相關規劃。對于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示范相關技術裝備,《若干意見》提出優先納入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支持范圍,享受相關優惠和支持政策。同時,加大在投資、稅收、金融、保險、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確保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