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北海峰會于去年11月召開,當時參會的四個國家:德國、丹麥、比利時和荷蘭約定,在2050年將其海上總發電容量翻兩番,至少達到150吉瓦。
小半年過去了,更多的歐盟國家意識到海上風電的重要性。法國、愛爾蘭、挪威、盧森堡和英國加入北海峰會,并在周一聯合宣布,將在2030年提高其海上發電容量至120吉瓦,到2050年至少達到300吉瓦。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到2045年,德國希望以氣候中和的方式運營能源系統,不再使用化石能源。而海上風能在這方面有巨大的潛力,有了北海,德國家門口就有了一個能源發電廠。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則指出,峰會的目標不是喊出一個雄心勃勃的口號,關鍵在于制定能夠快速執行的
政策。他補充稱,政府需要更好地協調建設計劃和許可流程,避免出現某些年份一事無成,而某些年份卻因招標太多而堵塞的情況。
德克羅還展望道,海上風能未來將為3億戶家庭提供能源。同時,九國還將擴大北海綠色氫的生產,幫助歐洲在2050年實現
碳中和。
全球最環保的發電廠
德克羅稱計劃中的北海風電場為未來全球最環保的發電廠,但光有電廠還不夠。朔爾茨指出,在建設風電場之外,歐盟和德國的許多法律還需要修改,德國也需要快速擴張其電網,因為其工業中心并不在北海沿岸。
而參與北海峰會的企業也代表行業發布了一份宣言。其中提到,想要實現風電目標,電網和港口需要大量的投資進行建設。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歐洲需要每年將電網投資增加一倍,并將90億歐元用于港口的現代化基建升級。
此外,行業協會WindEurope首席政策官Pierre Tardieu表示,相當多的資金流向創新領域,但對現有產能進行投資以實現升級也是必要的。目前,歐盟在風力渦輪機、電纜等部件上的生產并不足以支持風電目標的實現。
行業宣言中還強調,各國政府必須支持風電行業的勞動力建設,到2030年,歐洲的海上風電勞動力需要從目前的8萬人增加到25萬人,培訓和再培訓計劃以及改變國家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政策需要盡快擬定、實施。
九國元首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也是歐洲能源轉型的切實一步。這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還需要政府解決現有的官僚主義障礙。
歐盟委員會已經為其海上風能計劃投入了8000億歐元的必要資金,風電行業正在呼吁政府盡快分配資金,快速跟上勃勃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