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力爭實現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升至40%的目標,旨在加快綠色能源轉型進程。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的數據,可再生能源約占該國
電力裝機容量的25%。該國正在制定一個新的計劃,以擴大屋頂太陽能光伏的安裝范圍,如在醫院、學校、公共建筑等。
然而,有的意見擔心這一速度仍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馬來西亞綠色科技與氣候變化中心(MGTC) 主任Shamsul Bahar Mohd Nor透露,氫氣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其可以就地生產。他還認為,這是一個適合在短時間內部署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馬來西亞多個地方尚未接入國家電網的情況下。
東南亞氣候行動網絡(CANSEA)協調員Nithi Nesadurai 表示,馬來西亞仍然缺乏能源、廢物處理系統和法律框架等資源,因此難以將綠氫視為短期和中期內可行的解決方案。
據國際能源署 (IEA) 的估計,到2060年,生產綠氫的成本可能將至一公斤1.3~3.3美元,比2019年的價格減少近60%,并且遠低于從天然氣或煤炭中提取的灰氫的價格。然而,為了達到這一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政府和科技集團從現在要加大對基礎設施、技術和生態系統的投資力度。目前,綠色氫能源的價格因需求量不高而仍然很昂貴,但如果得到更多人的使用,其生產成本肯定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