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北京市海淀區構建多層次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格局

2023-5-11 10:43 來源: 北京市海淀區融媒體中心 |作者: 高玉超

完成66條共計77公里道路慢行系統提升工作;建設濱水慢行走廊34.5公里;2022年人均用水量、用電量和用氣量分別同比下降5%、5%和10%;完成金河、北旱河、萬泉河水系治理,實現188公頃“藍綠融合”;建成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年固碳能力達600噸以上……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識。近年來,我區以全面推進碳排放單位報告履約為抓手,強化碳排放單位管理,加強科技創新融合應用,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整體能力和水平,著力構建多層次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格局。

“一企一檔”積極履約

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宏表示,海淀區為應對氣候變化大力推動減碳減排工作,及時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行動計劃,不斷夯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基礎。“首先就是加強重點碳排放單位的管理,督促企業積極履約,并且做好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研判。”

上莊燃氣熱電有限公司是海淀北部重要的電源支撐點,同時為海淀北部產業園區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近日,記者戴上安全帽進入廠區,深入了解企業是如何處理廢氣排放以達到減碳減排的目的。

“我們廠建設一套266兆瓦的聯合循環機組,我們看到的這臺就是燃機的本體。”上莊燃氣熱電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陳森森指著身后的一臺大型機器介紹道:“天然氣在燃機里面燃燒后排到后面的鍋爐內,在余熱鍋爐里面形成蒸汽再帶動汽輪機做工,這就是聯合循環的一個簡單的工藝。在余熱鍋爐側安裝有脫硝裝置,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氮氧化物。目前在公司運行中,機組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10毫克左右,我們也通過開展機組性能優化等技術改造項目,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下降了20%左右,同時也減少了機組運行的氣耗,起到了減排二氧化碳的目的。”

據了解,上莊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組采用的是低氮燃燒+SCR脫硝的方式,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為每立方米12毫克,遠低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標準每立方米30毫克。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64噸、二氧化硫103噸,每年可替代標煤27萬噸。目前公司正在研究煙氣余熱利用技術改造方案,預計項目實施之后,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000余噸。

2019至2022年,我區重點碳排放單位連續4年履約率達100%。同時,建立“一企一檔”動態管理臺賬,囊括重點碳排放單位127家和一般報告單位75家。并組織開展區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和區域減污降碳協同專題研究,有效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水平和削減潛力。轄區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均優于“雙控”考核目標。

廚余垃圾低碳管理

“我們多措并舉來推動工業、建筑、交通、農林等各個領域的節能減碳工作,尤其發揮海淀區科技引領的作用,推動了一些試點示范項目,比如社區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王宏介紹。

廚余垃圾處理會產生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減少廚余垃圾等廢棄物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實現“雙碳”目標不可忽視的途徑。為此,我區積極探索廚余垃圾低碳管理,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日前,記者在試點小區西山庭院看到,通過垃圾分類將廚余垃圾投放至以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為核心的生態驛站,以生態化處理方式,讓小區廚余垃圾100%就地資源化處理。目前,西山庭院小區每天可就地資源化處理廚余垃圾500公斤左。

“這個就是黑水虻廚余垃圾處理的轉化器。廚余垃圾經過粉碎之后,被投入到轉化器中,現在咱們看到的是第三天的蟲子,再經過三天之后就可以成為魚菜共生的餌料成分。”在生態驛站中,一排排類似快遞柜的柜子排列整齊,工作人員拉開一個“抽屜”,用小鏟子輕輕撥弄著正在被黑水虻處理的廚余垃圾,記者看到,此時的廚余垃圾已經完全“面目全非”,就像是松松的土壤,走近仔細一看,還可以看到小小的黑水虻幼蟲正在忙碌地“工作”。整個房間非常干凈整潔,沒有一點異味兒。據介紹,廚余垃圾在7日內就能完成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所謂的‘魚菜共生’,就是魚食用老熟幼蟲,產生的排泄物經硝化菌轉化為養分給植物吸收,吸收干凈的水體又流回魚池養魚,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同時,魚還可以作為獎勵分發給社區垃圾分類積極分子,從而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工作人員介紹。整個處理過程無滲瀝液和惡臭產生,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態物質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的建立,讓社區廚余垃圾無需外運,減輕垃圾清運壓力的同時還避免了因能源消耗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與焚燒相比,該項目在垃圾處理過程中、資源化產品再利用以及垃圾運輸過程中均能產生碳減排,項目年降碳量約17噸,相當于種植170棵樹,碳減排效益十分明顯。同時通過將垃圾分類成果就地反饋給參與者,讓大家進一步理解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提升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并增強責任感。

萬科公益基金會項目經理賈如嬰介紹:“我們還將這一模式打造成了沉浸式的體驗和科普宣教中心,以社區活動為紐帶,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產生實際的碳減排效益。通過垃圾分類,每年實現生活垃圾減量30%,每年可減少114.8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相當于種植了1149棵樹。”

目前,全區建設并運行了9個黑水虻就地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項目,北京市共13個項目。自運行以來,實現365天日產日清,垃圾無需外運,就地資源化處理。

下一步,我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抓好規劃落實,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聚力打造生態文明典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