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能源署(IEA)對外發布全球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數據庫。根據IEA的數據,2022年,CCUS發展勢頭強勁,140多個項目問世,計劃存儲容量增加80%,捕集能力提高30%。中歐、南歐、中東和東南亞有7個國家宣布發展CCUS項目,使得計劃發展CCUS的國家總數達到45個。疫情過后,隨著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攀升至歷史新高,脫碳步伐亟須加快。
2023年CCUS發展乘勢而上
據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分析,CCUS需求將在2023年激增。美國中西部一些CCUS項目的大規模開發使得陸上管道成為二氧化碳
運輸方式。新興的二氧化碳運輸
市場預計將以北海為中心,挪威、丹麥和荷蘭被定位為有吸引力的二氧化碳進口國。
伍德麥肯茲公司相關研究也表明,2023年將是碳捕集與封存(CCS)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CCS技術將從小眾概念成為主流投資主題。在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這一情景下,CCUS至少可以貢獻全球碳
減排量的15%。
據預測,2033年碳捕集能力將增加7倍以上,從目前的5000萬噸/年增加到3.7億噸/年左右。初始增長將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英國,亞洲地區將在未來10年開始CCUS商業運行。
預計二氧化碳存儲容量將繼續超過捕集容量,從當前的7500萬噸/年激增到2033年的5億噸/年以上。東南亞、中東和北非的存儲容量將從2025年后開始提高,但到2033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4個國家仍將占全球存儲容量的三分之二。
要實現預測的碳捕集和封存能力,伍德麥肯茲認為,從當前到2030年需投資1500多億美元。其中,預計超過800億美元用于碳捕集,主要用于發電、煉油和
水泥等行業;700億美元將用于運輸和存儲項目,主要用于樞紐開發。
英美CCUS產業發展相對成熟
英國采取多種措施促進CCUS的發展。2021年,英國發布了“凈零戰略”,要在2030年前投資900億英鎊,以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2022年,英國政府通過《CCUS投資路線圖》,并制定了4個CCUS低碳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讓投資者認識到CCUS技術在英國的發展空間。
當前英國CCUS正在以產業集群的方式開展,主要在高度工業化的地區,例如亨伯地區。這些地區對CCUS的需求較高,地質條件有利于二氧化碳封存。同時,這些地區的能源、勞動力和材料成本具有優勢,CCUS項目與現有業務發展供應鏈具有協同作用。近期,bp就與英國的海港能源公司達成協議,聯合開發亨伯地區的維京CCS項目,將來自英國其他地區和國際上分散排放的二氧化碳運輸到維京CCS項目永久封存。
北美地區在CCUS領域的
政策和CCUS商業化應用備受關注。2021年,美國通過45Q條款最終
法規,令抵免資格分配制度更加靈活,并明確了私人資本有機會獲得抵免資格,極大鼓勵了商業CCUS項目。2022年,美國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進一步提高了對CCUS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據測算,該法案可以幫助美國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42%。2023年1月,美國能源部宣布為33個CCUS項目投入1.31億美元,大規模部署
碳管理技術,助力碳封存技術的商業運營。
政策、資金、法規或成為關注重點
2023年,不少國家相繼在政策、資金和法規方面作出新部署。
3月中旬,英國政府發布的《2023年春季預算》中指定新的資金支持CCUS項目發展。英國將撥款200億英鎊(243億美元)支持CCUS的發展,在2050年前為英國各地發展CCUS鋪平道路。
加拿大擴大了CCUS投資稅收抵免的資格,將水泥和混凝土工廠也包括在內。4月初,加拿大政府就與德國海德堡材料公司(Heidelberg Materials,HEIG.DE)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擬用14億加元(10.4億美元)為該公司埃德蒙頓水泥廠部署CCUS裝置。如果項目順利開展,將創建北美第一個
碳中和水泥廠,預計每年能夠捕集超過100萬噸的二氧化碳。
根據IEA數據,2022年,20多個國家已經制定了CCUS法規;超過25個國家正在開發新項目,但這些國家沒有任何相關規定。CCUS在全球的成功部署取決于強有力的監管。而缺乏政策、法規的支持仍然是許多國家發展CCUS的重大障礙。
亞太地區國家正在該領域加速發展。3月底,印度尼西亞出臺的CCS/CCUS項目新規,這是亞太地區的首批相關規定之一。新規為印尼CCS/CCUS活動的范圍和要求提供了具體指南,并補充了關于碳定價和
碳交易的規定,將為CCS/CCUS發展提供更完備的法律框架。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已經與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國際石油公司簽署了初步協議開發CCS中心,而CCS中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新法規才能順利運營。此外,馬來西亞目前正在制定CCS法規,泰國也表示將制定相關規定。
雖然相關機構預測CCUS前景非常樂觀,但這種增長水平并不能得到保證。要發展CCUS項目,國家、企業、研究機構等合作至關重要。而政策、資金和法規的支持在CCUS發展中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