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
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在車網協同高端圓桌研討會上表示,建設以風、光資源為主體的未來零碳能源體系最大的挑戰在于儲能容量不足。私家車超過85%的時間處于停駛狀態,可調度潛力巨大。如果未來電動私家車保有量達到三億輛,私家車的儲能潛力將能滿足風、光等波動性發電的需求。
調動私家車參與車網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于提升充電便利性、打消用戶充電焦慮。因此江億院士提議建立“免費開車、雙向充放、一位一樁、即停即接”的新充電文化。通過免費充電引導車主培養停車即插電的習慣,由電網統一調度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促進
電力系統整體的平衡。慢充慢放也不損害電池壽命,再輔助以免費救援等服務,即可打消車主的出行焦慮。
江億院士建議,通過國家標準統一規定,將充電基礎設施納入停車場建設規劃,這樣就能為每一個車位配備慢充接口,并將充電樁的電力接入建筑配電中。智能有序充電不僅不會對建筑配電系統造成壓力,還能通過對充電樁“充/放”狀態的調控,消減建筑用電高峰,解決變壓器容量不足的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