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因煤而興,因煤而富,是全國煤炭儲量、產量雙料第二大市,同時,原油、天然氣產量在全國的比重也分別達到5.3%、10.9%。然而榆林并不滿足于“家里有礦”的傳統能源優勢,而是把新能源作為了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和培育新支柱產業的關鍵。為助力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8月18日,榆林市政協召開五屆六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就此進行專題協商。
“但頂層設計不夠全面、
政策體系仍不完善等許多突出
問題嚴重制約著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副主席王志強在介紹此前開展專題調研的有關情況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榆林要發揮新能源‘資源好、體量大、潛力強’的綜合優勢,堅持資源換產業、全產業鏈布局,以多元化應用場景實踐、高比例就地轉化利用為導向,敢于超前布局、勇于直道超車,力爭成為高碳城市低碳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榆林市要著眼全國大局,加快全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市政協委員、綏德縣政協主席孫虎生建議,圍繞構建“充電網—微電網—儲電網”產業體系,引才、引技、引資,引項目、引企業、引產業鏈,破解用地、并網等瓶頸。
“要建立孵化機制,重點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升級典型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定邊縣政協副主席尤海旺建議,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生產智能制造水平升級,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
“目前,我市逐步出現風電、光電并網消納能力不足,
電力市場轉型進入‘爬坡過坎’的深水期。”市政協常委、民盟榆林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張弛呼吁,建立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市場機制,增加就地消納能力,為新能源電力優先上網創造條件,從而增加風電、光伏利用小時數。
“構建保障體系,做好強鏈補鏈延鏈工作,優化電網布局,創新用地模式,全力破解發展瓶頸。”市政協主席曾德超在總結發言時如是說道。他同時希望全市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聚焦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持續深入調查研究,多獻務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