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中航產融(600705.SH)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3.05億元,凈利潤7.26億元。2023年以來,公司一方面繼續立足
航空主業,通過專業的產業金融服務,助力航空和軍工產業鏈升級;另一方面憑借多元牌照的優勢,促進綠色產業和綠色金融深度融合。
聚焦航空主業發展
航空科技創新既是行業發展的重點,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方向。航空工業集團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領域的發展需要,對產業投資及綜合金融服務提出明確需求,下一步將持續發展產業直投,研究設立航空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金等。
2023上半年,中航產融不斷完善優化戰略布局,聚焦興裝強軍、科技創新、裝備制造、民機產業等領域,加大產業鏈關鍵環節投入力度,統籌策劃一批產業鏈重點投資項目,助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在聚焦航空主業的金融服務方面,中航產融以航空投資公司作為直投平臺,發揮戰略投資功能,已完成中航電子、凱天電子等多個項目投資,推進芯體的自主研發和國產化替代。2023年7月5日,中航電子(600372.SH)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并中航機電并募集配套資金項目成功完成,該項目為軍工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組項目。在服務該項目過程中,中航證券展現出以金融服務助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和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國航空機載產業綜合實力。7月份,公司參股的航材股份(688563.SH)登陸科創板,成為公司產業投資落地的又一標志性項目。在“活躍資本
市場”要求下,公司的產業投資標的也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
除此之外,中航產融還憑借其在航空領域的雄厚產業背景及領先的產業研究能力,持續服務科技創新和助力生產制造。一方面,公司系統推進所屬各金融子公司,聯合集團內相關科研院所,通過設立科創孵化器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成熟和提升轉化落地速率。另一方面,通過與主機廠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品平臺,助力打通技術與市場互聯互通的轉移路徑,形成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助推其在新質新域的發展動能,并通過產品收益反哺航空裝備研制的戰略需求。其中,中航融富與航空工業下屬科研院所已完成航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簽約。
構建航空特色綠色低碳生態圈
中航產融擁有包括信托、租賃、財務公司、證券、期貨、基金等業務在內的多元金融工具,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除了聚焦航空主業的發展,中航產融還充分利用各子公司的資本渠道優勢和融資能力,積極布局綠色航空、新能源、
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領域,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促進綠色產業和綠色金融深度融合,助力構建具有航空產業發展特色的綠色低碳生態圈。
在國家“雙碳”目標驅動下,綠色投資有望繼續快速增長。2023年3月,由中航證券、中航基金擔任管理人的“中航京能光伏REIT”上市發行,募集規模29.35億元,該產品基礎設施項目包含位于
陜西省榆林市和湖北省隨州市的兩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400MWp,年結算電量約5.8億千瓦時,年碳
減排量約55.6萬噸。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航租賃存量新能源租賃資產規模超過140億元,涉及新能源電站裝機規模3.7GW,涉及單體客戶超100家,形成了以新能源發電業務為主,如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儲能電站等,并兼顧固危廢處理等環保特色以及新能源發電的制造業綠色租賃生態圈。
整體來看,中航產融積極落實服務興裝強軍、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改革發展要求,堅持聚焦服務主業,為航空主業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努力推動產業金融集成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