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
水泥行業整體面臨高庫存、高成本、產能過剩等壓力。
節能降本、提質增效是‘保命之舉’,更是‘續命’之措。”9月12日,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2023水泥‘雙碳’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上,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在現場直言。
碳
市場擴容在即的背景下,此次大會以“綠能驅動資源再生碳尋未來”為主題,重點探討
碳排放配額對水泥行業的影響及水泥企業應對措施,納入
碳交易體系后水泥企業如何進行
碳資產管理,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與水泥企業的融合應用等行業熱點話題。
“開展
碳盤查摸底自身碳排放,建立企業自身的碳排放數據庫,為碳排放變化趨勢及配額盈缺預測提供支撐;加強碳資產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應對未來不斷擴大的碳資產管理需求。”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業務主管羅捷煬建議。
提質增效共促行業穩健發展
“水泥工業必須通過排碳數量、減碳角色兩大轉型齊頭并進,完成重大歷史責任與義務。”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高長明表示。
今年以來,水泥行業整體表現依然疲弱,多數水泥上市公司的上半年利潤呈下滑狀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原會長喬龍德表示,用新思維、新舉措破解當前水泥行業發展迷茫、治理缺失、經濟效益下滑,是當務之急。其中包括:與時俱進地推進產業
政策創新更新并加大執行力度,以終結雷同技術增量、落后產能必須出局;提升行業職業道德素養,強化行業自律與自治,構建生態文明等。
這與
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王愛貞的觀點不謀而合。王愛貞表示,水泥行業應團結一致,積極應對當前行業態勢,堅持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為行業發展創造條件,共同推進水泥行業走上更高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力度再次加大。冀東水泥曾在8月底接受調研時表示,之前錯峰生產集中在北方地區,現在南方區域也開始實行錯峰。截至目前,今年錯峰天數要多于去年同期天數。步入9月,
江西、
四川、
貴州等多省三季度錯峰停窯計劃逐步啟動,以緩解企業庫存壓力。“從‘要我錯峰’向‘我要錯峰’轉變,切實將錯峰生產落實好。”江西省水泥協會在錯峰生產通知中提到。
與此同時,企業降本增效、產能出清也在穩步推進。如塔牌集團稱,公司扎實推進降本增效工作,逐步出清低效產能和關停低質企業,助力公司瘦身強體和輕裝上陣,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
近期,隨著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及水泥行業傳統旺季的到來,水泥市場需求有望企穩回升,水泥企業亦對下半年甚或明年的發展保持樂觀信心。
“預計隨著水泥銷售傳統旺季到來,需求端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天山股份近期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近期利好政策頻繁出臺,效果預計在未來將逐漸體現,由于政策效果落實到實體出貨端需要時間,因此樂觀預計明年整體需求或將略好于今年。
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水泥分析師李坤明表示,下半年,基建對水泥的需求將有所提升,房建拖累減弱;水泥價格有望回升,利潤降幅縮窄。
綠能驅動答好“雙碳”課題
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已漸行漸近。
今年4月底,水泥行業“雙碳”政策研究工作組成立并召開首次工作會議;5月底,水泥行業
碳市場建設配額分配方案有關
問題研討會召開;6月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組織召開了
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專項研究第一次工作會議;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強調“研究推動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雙碳’政策研究工作組目前正在按計劃開展方案編制的前期基礎調研、水泥行業碳市場建設配額分配方案的研究等工作。”積極參與其中的天山股份近日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透露。
水泥或將是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首個領域。水泥行業綠色、低碳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究竟該怎么走?
與會專家從實踐角度給出可行方案。高長明提出了工藝碳排放、燃燒碳排放、電耗碳排放等水泥工業減碳的五條有效路徑。如燃燒碳排放方面,采用可燃廢棄物100%替代化石燃料煆燒熟料;將熟料單位熱耗降到最低;研發氫能替代化石燃料。電耗碳排放方面,將水泥單位電耗降到最低;提高余熱發電效率;水泥廠自備光伏電風電+儲能系統,給本廠提供零碳電能等。
“熟料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占水泥碳排放的90%以上,主要包括生產過程相關排放、化石燃料使用有關排放、
電力使用相關排放。”談及水泥行業碳排放特征,羅捷煬指出。
羅捷煬建議,企業根據自身的碳資產規模和企業組織架構選擇合適的碳資產管理模式;選擇自行管理碳資產的大型集團企業,要將碳資產管理提升至集團戰略層面,從制度和組織上提供保障。
同時,開展碳盤查摸底自身碳排放,建立企業自身的碳排放數據庫,為碳排放變化趨勢及配額盈缺預測提供支撐;加強碳資產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應對未來不斷擴大的碳資產管理需求等。
邵俊表示,未來,水泥企業需要緊跟國家政策的引導,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持續在原燃料替代、碳捕集、光伏發電、儲能、固危廢處置、碳資產管理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努力答好“雙碳”的時代課題,助力水泥行業邁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