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言
2023年10月20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公布《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標志著
ccer正式重啟。
隨即,10月24日,生態環境部制定發布了造林
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4項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
方法學。
其中,并網光熱發電項目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避免了項目所在區域電網的其他并網發電廠(包括可能的新建發電廠)發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有效手段,對推動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具有積極作用。下文對并網光熱發電方法學進行解讀,歡迎大家轉發或收藏后閱讀學習。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是指導特定領域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實施、審定和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主要依據。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各類社會主體應當按照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方法學,自主自愿開發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項目減排效果按照方法學等核算核證后可以在
市場出售并獲取相應的減排貢獻收益。
方法學的組成中包括了:適用條件、項目邊界、基準線情景、額外性論證、減排量核算、監測方法、審定與核查等要點。
01
適用條件
適用于獨立的并網光熱發電項目,或者“光熱+”一體化項目中的并網光熱發電部分, 且并網光熱發電部分的上網電量應可單獨計量。項目應符合法律、
法規要求,符合行業發展
政策。
02
項目邊界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邊界包括光熱發電項目發電及配套設施、與之相連的一體化項目發電及配套設施(若有), 以及項目所在區域電網中的所有發電設施,如下圖所示。
03
基準線情景
并網光熱發電項目基準線情景為:并網光熱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由項目所在區域電網的其他并網發電廠(包括可能的新建發電廠)進行替代生產的情景。
04
額外性論證
為實現長時儲能和穩定供能,并網光熱發電項目能量轉換環節較多,投資建設成本及后期運維成本高。同時,由于并網光熱發電項目仍處于產業發展初期,存在因技術和投資風險帶來的投融資障礙。符合本文件適用條件的項目,其額外性免予論證。
05
減排量核算
減排量=基準線排放量-項目排放量
基準線排放,顧名思義,就是項目基準線情景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項目排放,是項目本身的排放。
06
監測方法
方法學包含監測方法,通過實測的方法對項目進行監測。
監測方法可以通過電能表及其他的真實可靠的計量方法。
07
審定與核查
項目審定與核查的要點包括:項目的適用條件、項目的邊界、項目監測計劃、參數的審定與核查要點。
科學推進CCER項目、林業碳票制度
生態碳匯數據服務團隊依托于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我國唯一的生態學數據中心)的基礎數據、借助天空地一體化雙碳監測與模擬聯合實驗室的碳匯遙感監測系統,通過自研的生態模型模擬生態系統過程,可在亞米級精度精算我國各地區各類生態系統的生態碳匯,向各級政府揭示科學、準確、精細的碳匯本底、潛力與變化趨勢,為社會各界開發CCER項目、林業碳票制度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協助推進CCER項目、林業碳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