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全國人大代表、
湖南桃花江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硯國“兩會”期間接受的不知道第幾個采訪了,他有些疲憊,可談起桃花江核電項目的進展,依然洋溢著熱情。他能理解公眾對核電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質疑,所以絲毫不介意將同樣的話反復表達:“內陸核電安全是有保障的,發展內陸核電是我國綠色低碳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2008年,湖南桃花江、
江西彭澤、湖北大畈這三個內陸核電項目同時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從那一年開始,鄭硯國就開始了“內陸第一核電站”的籌備之路。然而,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件,卻給中國內陸核電發展按下了暫停鍵,桃花江核電站項目也擱置至今。這個項目目前進展如何?何時有望重啟?
記:盡管很多專家學者都支持內陸核電,但如果項目要重啟,就必須要消除民眾對于核電安全的隱憂。在這方面,企業除了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還有沒有采取一些相應措施?
鄭:首先,在核電站選址方面,桃花江核電站非常嚴格。和其他新建電站一樣,桃花江核電采用了“干廠址”的設計方案:千年一遇的洪水再疊加上上游水庫的垮壩,仍然不會造成我們廠址被水淹的后果。不僅如此,這幾年我們在科研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專家提出的一些重點
問題我們都做了專項研究。比如,內陸核電廠液態流出物排放問題。根據規定,內陸廠址槽式排放口處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濃度不應超過100貝克/升,而我們現在可以做到10貝克/升以下,排放量僅為國家標準的十分之一。
也曾經有專家擔心因為國家水資源很緊張,建內陸核電站會不會把水用光?這個我們也有考慮。像我們電站邊上的那個資江,一般枯水季節的流量都能達到400多立方/秒,我們這個4座反應堆真正用水量也才6立方/秒,所以對比一下,這個量對水資源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大家應該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不論是水資源問題,還是排放問題,其實都不存在問題。在國外,也根本不存在“內陸”核電站這一說法。國際實踐表明在內陸建設核電的工程技術和運行管理是完全成熟的。世界各國運行的核電機組大部分都建在內陸,如法國內陸核電機組已有40臺,占所有核電機組的69.0%,已有1000多堆年的運行經驗。內陸核電和沿海核電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