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由中國電子
節能技術協會、低碳城(全國低碳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主辦,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承辦,邦得科技控股集團、國發宏研(
北京)低碳科技中心、廣東省
碳標簽產業研究院、
碳中和大數據研究院、寧波日星鑄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碳標簽(
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藍碳專業委員會、北京低碳循環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國際碳中和產業研究院共同協辦的2024第二屆“香山論碳”碳標簽年會暨
碳足跡碳標簽階段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成功召開,蘇州分會場同步召開。
本屆年會不僅是對低碳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更是對未來的低碳工作全面規劃和部署。會上,2024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中國·北京站)正式重磅啟動,包含
電力電氣鏈區在內的第一批鏈主企業進行了全球低碳供應鏈倡議,并共同啟動了“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品牌傳播工程”,致力提升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會議上,《零碳(近零碳)供應鏈管理評價導則》等五項團體標準正式啟動,《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通則》等七項標準正式發布,推進團體標準工作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此外,本次會議共發布三個數字化平臺工具,數智融合問道低碳發展新趨勢;簽署五項戰略合作協議,強軍路上共“碳”未來。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蔣兆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二級巡視員楊尚寶,國家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認證監督管理司工業品認證處二級調研員薛巖,生態環境部科技委委員、原司長彭近新,中國綠色
碳匯基金會理事長楊超,中國環境出版集團總編輯何家振,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魏偉,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山東省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峰,
江蘇省節能監察中心主任胡正新,邦得科技控股集團總經理苗國華,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大力、中國鑄造協會副會長張志勇、寧波日月日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恒盛、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魏韜等領導專家出席本次年會。
來自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江蘇省節能監察中心、海信家電集團、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鑄造學會、廣州雙槍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阿里云、國網
四川電科院、國網樂清供電公司、國網能源研究院、國網數科公司、北京科吉環境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英灃特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常熟市盈博鋼管有限公司、果殼網、黃華集團有限公司、
吉林省昱呈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聯通華盛通信有限公司、
寧夏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寧波天侖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化工研究院、上海英格爾認證有限公司、
深圳百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
政策研究中心、山東亞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合聯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微方文采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市低碳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城墻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新馳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浙江康格電氣有限公司等企業,機構和科研院所相關代表人員100余人出席會議,蘇州分會場近20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
黃建忠為本次年會致辭,他表示,2023年我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步履堅實,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國際貿易規則正在全球范圍內深入推進。碳標簽認證體系的建設,將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希望2024年各行各業深入協同合作,發展創新,積極探索碳標簽國際互認機制,繼續做好碳標簽評價工作標準化,有效建立貿易碳壁壘應對機制,共同推動我國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江必新在致辭中表示,各行各業都需要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加快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碳標簽是企業實施節能
減排和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依據,開展碳標簽評價是應對貿易壁壘的有力選擇。2024年,將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繼續深入推進碳標簽體系建設,引領全社會綠色消費變革。
蔣兆理為本次年會致書面祝賀辭,他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需要全人類共同作出努力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凝聚各界人士的力量,共同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奮斗。碳標簽作為節能減碳有力的抓手,在幫助企業明確產品
碳排放足跡、查找
碳減排最佳節點、降低企業整體能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各方需要協同合作,發揮創新引領的力量,共同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新格局,采取積極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展現中國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
楊尚寶表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做大量的實際工作,我們要真抓實干,干出成效,碳足跡碳標簽就是推動雙碳工作的具體實踐。接下來,在碳足跡碳標簽方面應做好以下三項重點工作: 一是制度設計,要建立既符合我國實際又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碳標識制度體系;二是標準體系及數據庫建設,要根據不同領域、行業、工序、產品和服務等的實際,建立和完善碳足跡碳標識的標準體系及其相應的標準基礎數據庫系統;三是實際應用,要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加快實際應用步伐,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和有序推廣。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工業品處相關負責人在主旨演講中為推動各行業的低碳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主管部門共同推動,相互支持強化交流,共同推動各行業形成產業上下游同頻共振;第二,專家學者提供科研支撐,錨定行業重點領域,大力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為建立統一規范的雙碳認證制度提供智力支撐;第三,開展先行先試,我們支持重點行業及重點地區率先探索產品創新技術管理體系,為全國雙碳認證體系建設積累有益經驗;第四,提升技術創新,加大認證技術研發力度,提供高質量的認證服務;第五,廣大企業積極參與,同政府工作形成高效協同合作,主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重塑生態鏈價值
全球供應鏈大會正式啟動
2023年12月13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大會——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閉幕。154個國家和政府首腦參加了會議,超過11萬人注冊參會,2024年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全球碳標簽商品博覽會全球巡回宣介會同期在迪拜舉行,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在本次年會上,“2024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中國.北京站)”正式重磅啟動,大會將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戰略指導體系,以促進低碳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鏈、創新鏈的五鏈融合,將低碳供應鏈演化為網狀結構的生態鏈,重構新型合作關系,協調全方位資源共同建設世界低碳生態經濟發展格局。
眾所周知,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電子電器、農產品、建筑、化工等行業而言,供應鏈的碳排放遠超企業自身碳排放,因此促進供應鏈的減排和低碳發展,對全社會實現碳中和起到關鍵作用。“2024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采用“2+2+n模式”,具體為“兩會兩展”,致力于打造全球低碳前沿合作平臺,邀請世界500強企業等供應鏈鏈主,探討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挑戰。分享全球低碳供應鏈先進做法,構建生態經濟引領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變革之路。同時,展示全球最新低碳產品、服務和創新實踐,引領大眾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
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歐洲事務處合作伙伴——
會上,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歐洲事務處合作伙伴——羅馬尼亞前總統幕僚長、Therme 集團新業務合作副總裁Eduard goean進行海外連線,他對本次年會的順利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他表示“低碳供應鏈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競爭力、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手段,全球低碳供應鏈大會為企業家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各行各業及企業面對碳減排的挑戰是不同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有了全球供應鏈大會,可以搭建國家與國家、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機制,分享更多的減碳經驗和實踐案例,推動技術的發展,共同實現低碳轉型。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宣介會在COP28期間舉辦的非常成功,我們看到了大家對低碳供應鏈大會的高度關注度和參與度。作為低碳供應鏈大會的歐洲合作伙伴,將全力支持大會的舉辦,共同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共有11個鏈區鏈主企業出席年會,分別有電子電器鏈區:蘋果中國、聯想集團、海信家電集團、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鏈區:比亞迪(BYD)集團、吉利汽車集團、愛爾集新能源電池(南京)有限公司;金融鏈區:螞蟻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光大銀行特斯聯集團;創新鏈區:國家綠色技術銀行、中科院空天院;服務鏈區:德勤中國、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電力電氣鏈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溫州泰昌鐵塔制造有限公司;
石化化工鏈區:中化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巴斯夫化工集團;人才鏈區:
福建省碳中和學會、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建筑
建材鏈區: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欣捷建設有限公司、浙江森欣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酒店鏈區:世紀金源酒店集團、酒店低碳發展研究院、廣州雙槍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妙盈靈碳科技;碳中和鏈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碳中和研究院、廣東中碳匯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他們共同作為第一批鏈主企業進行了全球低碳供應鏈大會倡議,致力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做低碳供應鏈的引領者、建設者及踐行者。
同時,“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品牌傳播工程”在會上正式啟動。“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品牌傳播工程”是響應國家強鏈、穩鏈,融入全球化供應鏈發展的品牌強國戰略的綜合服務體系,旨在“服務供應鏈企業發展,助力低碳品牌化建設”。由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共同發起,依托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綠色低碳平臺,背靠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庫力量。幫助企業打造國際低碳品牌力,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
創新實踐應用 共推行業綠色轉型
會上,彭近新發表主旨演講《CBAM碳邊界調整機制及電池法案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建議》,他指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中國能源結構長期以高碳為主,碳排總量占全球三分之一,雙碳行動刻不容緩。現在,中國企業還面臨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帶來的挑戰,中國企業必須未雨綢繆,進行綠色轉型,降低產品碳足跡水平。另外,中國控制著全球76%的電池產能,掌控全球電動車90%的電池供應。歐盟電池
法規強制系列規定,對中國行業出口帶來剛性約束。面對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開展碳足跡核查,進行碳標簽評價,有利于企業化解綠色貿易危機,有利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魏偉發表主題演講《產品碳標簽推動我國化工產業低碳轉型》,他指出化工產業面臨的國內、國際減碳壓力巨大,2020年我國化工行業總碳排放量達13.4億噸,預計2030年前達峰,峰值約16.5-17.5億噸。在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的過程中,碳足跡碳標簽將是主要的應對手段。
苗國華在會上發表演講,他表示,邦得集團作為建材行業第一個獲得碳標簽的企業,始終踐行著可持續發展,邦得集團的核心文化底蘊是中國紅,創新藍和低碳綠。經過多年的發展,邦得集團在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綠色建造方面已經在長三角形成產業集群,涵蓋了從原料生產到智能制造的完整交付。碳標簽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邦得集團作為中國碳標簽年度卓越合作伙伴,將與低碳同仁們一道深耕產業,加速推進低碳供應鏈的形成。
在碳標簽階段性成果匯報環節,來自海信家電集團、 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日月日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華電器材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業的代表,分別就各自行業領域的節能減碳進行了成果展示,同與會者深入探討企業碳減排可行性路徑,并就2024年的低碳建設工作進行了展望。
深化合作
共“碳”綠色未來
與碳同行,標準先行,中國碳標簽體系建設離不開“中國方案”。在本次年會上,《零碳(近零碳)供應鏈管理評價導則》等五項團體標準正式啟動,將為低碳供應鏈的建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此外,由樂清市人民政府、國網溫州供電公司等7家單位牽頭編制的國內首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通則》、《風力發電機球墨鑄鐵件碳標簽評價技術規范》以及《數據中心碳排放控制規范》、《數據中心碳標簽評價規范》、《碳標簽評價師專業能力評價規范》、《智慧城市
交通出行工具碳標簽評價技術規范》、《碳積分管理通則》標準在會上正式發布。碳標簽系列低碳標準制定工作在行業廣泛度、產品多樣性的道路邁向了新的征程,為促進各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動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還離不開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在本次年會上,“行業碳足跡數字化工具”正式發布,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聯合阿里云,打造了中國首個行業碳足跡/碳標簽數字化平臺。該平臺將構建產品碳足跡在線業務流程,解決碳足跡核算復雜數據不一致等痛點,打造企業、認證機構、政府管理在線服務流程;同時,該平臺建立產品碳足跡本土化數據庫,解決使用國外數據庫數據偏差大的痛點,為本土企業提供準確碳排核算因子。邦得集團在本次會議上還發布了“建筑行業低碳供應鏈平臺”。
本次會議成果豐碩,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與邦得集團共同簽署了“2024全球領先低碳供應鏈大會”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進行了“中科院戰略合作簽約”;與西安曲江城墻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簽署“西安城墻戰略合作協議”;同新馳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黃華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康格電氣有限公司進行了“碳標簽試點計劃合作簽約”。多角度,深層次推動我國碳標簽體系建設邁入新階段,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事業持續賦能。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低碳經濟專業委員會將持續立足國際視野,把脈低碳動向。全面推動碳標簽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碳標簽國際互認、促進包括企業
碳管理領軍人才、碳足跡管理師、碳標簽評價師在內的低碳人才培養、建設包括電子電器在內的碳足跡基礎數據庫,賦能低碳貿易、低碳生產、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低碳教育,凝心聚力,全面深化各項合作和服務,助力中國綠色低碳事業全面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