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研究員黃曉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這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時俱進推動
“節能降耗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舉措,但也要分清不同種類能源的碳排放特性,以及對‘雙碳’目標實現的影響。實施‘能耗雙控’的過程中,由于沒有能源類型的區分,出現過一些管理上的偏差,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眹勒拐f,“‘碳排放雙控’更為科學,對非化石能源的應用給予鼓勵,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高質量發展?!?/div>
他表示,我國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能源消費上依然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有利于統籌好發展與減排兩者的關系,
碳減排的措施也更加精準且靈活。
市場建設方面,
碳市場的建設也是很多省份關注的重點。具體措施包括:推進碳
排放權、用能權等市場化交易,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等。比如,廣東在2023年取得了很亮眼的成績,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穩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在2024年也提出要“擴大碳排放交易與綠電交易規?!?。
樣本打造方面,探索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已經成為新的趨勢。很多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了這樣的舉措。樣本的示范效應,顯然將更有利于“雙碳”目標的推進。
技術創新方面,不少省份提出加強低碳、零碳、負碳技術開發,推動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等措施。
產業升級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各地關心的重點。在2024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份提出了多種角度的具體舉措,比如:針對舊能源,加快
鋼鐵、
石化、
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循環經濟上,完善廢鋼鐵、廢銅鋁、廢舊動力電池等循環利用
政策體系;充分利用好新能源,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
減碳措施應該因地制宜、見招拆招
總體來看,在2024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份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措施,有共同的特點,也各有側重。
比如,海南作為旅游大省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更有創新意識,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探索建立海南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認證標準;開展碳標簽試點;持續建設
碳普惠應用場景;高標準建設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
河南作為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其產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也相對偏煤。因此,河南更加注重推動產業綠色轉型,開展傳統產業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河南積極推動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培育綠色工廠,促進綠色制造產業的發展。
湖北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同時積極推進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湖北更加注重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清潔能源的發展,包括積極推動
電力裝機規模的擴大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的提高;積極推動公共
交通系統的新能源車替代,建設公共充電樁,推廣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交通方式等。
四川作為西部省份,提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并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提出了有力舉措,包括建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持續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零碳供應鏈等綠色低碳試點等。
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相關“碳”舉措的落地?黃曉丹表示:“由于各地的資源環境要素稟賦與產業發展基礎各不相同,相關措施的落地見效需要因地制宜、見招拆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div>
對此,嚴展也認為,有些舉措相對容易,有些舉措則相對困難。
“對于實施條件成熟、范圍合理、標準明確的措施,推進起來相對會更容易,且效果會更突出。比如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建設;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完善廢鋼鐵、廢銅鋁、廢舊動力電池等循環利用政策體系等。”嚴展說,“基礎性建設更有難度,但值得去、也必須去攻克,比如碳核算、產品碳足跡相關體系建設?!?/div>
他也建議,在各項措施中,應該重點關注激勵措施,因為推動碳減排過程中,市場主體需要投入成本。有效的激勵措施,能夠更好引導、激發企業減排意愿,比如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市場化交易;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完善綠色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