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需要積極發揮金融的調節引導作用,撬動更大社會資源投入實現綠色、普惠、共富融合發展。擁有湖州、衢州兩個首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
浙江,近年來有力推動綠色金融邁向更廣更深新階段,標準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信息披露有效打通,金融
政策支持覆蓋面進一步增強。截至去年末,該省已發布地方綠色金融規范近30項、居全國之首,累計發放碳
減排貸款470億元,帶動
碳減排約701萬噸,持續助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創新金融服務促“普惠更綠色、綠色更普惠”
走進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觀音堂村,白墻青瓦的江南建筑內藏著一座現代化湖羊養殖場,下層是擁有全自動喂料及羊糞傳輸處理系統的羊舍,上層是總裝機容量4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預計每年可發電431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約4100噸。該項目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州市分行綠色貸款授信4000萬元,享受5年期以上貸款
市場報價利率(LPR)下浮20個基點優惠,還得到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減輕資金壓力。
“這個‘羊光互補’項目,既壯大本地湖羊產業,又利用屋頂光伏板發展清潔能源,實現‘羊陽結合、光畜互補’的綠色生態循環?!睋椖控撠熑送踔拘陆榻B,該項目預計帶動15個行政村每年增收約50萬元,還能向農戶提供股份分紅、土地流轉收入及就業崗位,有力助推當地綠色、共富發展。
據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綠色金融在浙江實踐呈現“多點開花”積極態勢。湖州、衢州作為兩個首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從試點改革前的發展“后進生”躍升為全省貸款增速“尖子生”,多年穩居長三角“40+1”城市群綠色金融發展競爭力前兩名,證明綠色發展理念富有持續生命力。
此外,臺州搭建綠色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微綠達”,通過數據歸集識別小微企業“涉綠”流動資金貸款,已累計發放3.1萬筆綠色普惠貸款;麗水探索以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收益權的“生態貸”模式,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可抵押、可融資,去年末該市“生態抵質押貸”余額已達306.8億元,“這些金融創新讓普惠更綠色、綠色更普惠?!鄙鲜鲐撠熑吮硎?。
“支持覆蓋不夠全面”一直是國內綠色金融發展普遍存在的關鍵
問題,在行業實踐中往往存在“大銀行服務大企業”等不均衡現象。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緊抓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延期擴容的重要“窗口期”,反復溝通、推薦,最終將杭州銀行、寧波銀行、湖州銀行三家地方法人銀行納入該政策支持范圍,有效擴大人民銀行專項工具惠及面。截至2023年末,浙江已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470億元,帶動碳減排約701萬噸,為浙江綠色發展提供有效激勵。
制定標準領跑全國環境信息披露省內“全覆蓋”
做好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制度和標準是“骨架”。擁有湖州、衢州兩個“國字號”試驗區的浙江,綠色金融發展一直具有“標桿”意義。據統計,該省已發布地方綠色金融規范近30項,居全國之首。由浙江省金融學會牽頭制定的《銀行個人客戶碳賬戶服務指南》和《銀行業金融機構ESG評價管理》,更是于去年通過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金融行業標準立項,即將從省級團體標準升級為國家金融行業標準。
業界認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路徑是由“播種”階段起步,“由點到面”推廣。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既有利于保障綠色金融規范有序拓展,也有利于運用標準化的方式復制推廣先進經驗,推動區域整體綠色金融創新升級,助力全面均衡高質量發展。
綠色金融服務有標準、易獲得,也將有力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理念。在衢州,當地率先創設“銀行個人碳賬戶”系統,將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行為測算為碳減排積分,用于信貸等金融場景,截至去年末已覆蓋全市95%以上常住人口,累計發放相關貸款180億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5.92萬噸。
銀行機構支持綠色金融究竟到不到位、給不給力,信息披露是關鍵。近年來,浙江積極打造環境信息披露數字化平臺,通過迭代升級長三角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開發上線環境信息披露功能模塊,該省在全國率先實現金融機構端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編制、發布和金融管理部門端跟蹤評價的全流程線上化。
據介紹,目前浙江已實現全省225家銀行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全覆蓋”。通過環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力提升金融機構綠色信息獲取能力、碳核算能力、綠色資產管理能力以及綠色金融業務創新能力,為浙江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扎實支撐。
綠色金融“更進一步” 探索轉型金融有效銜接
嘗到綠色發展“甜頭”的浙江,眼下又邁出大步率先探索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皞鹘y產能不是過剩產能,一些難以減排、不能套用綠色金融標準的行業,要以資金支持設備、工藝更新實現低碳轉型?!敝袊嗣胥y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轉型金融重點服務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產業和項目,為高排放或難以減排領域的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資金支持。目前,浙江正借鑒“G20轉型金融框架”,因地制宜開展轉型金融落地實踐,積極實現“確立一個試點行業,制定一項標準,創新一款金融產品,出臺一項支持政策,探索建立一套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機制”的“五個一”行動方案。
以湖州為例,該市去年出臺《關于深化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構建低碳轉型金融體系的實施意見》,在地方標準、產品服務、政策激勵、信息披露、公正轉型等方面開展轉型金融系列創新。其中,當地在全國率先發布區域性《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圍繞全市紡織、化纖等“8+1”類重點高碳行業,規劃了106項低碳轉型技術路徑,諸如“印染工藝是否環?!薄凹徔椩O備是否綠色”等具體問題都有了指引。
“經過前期排摸,湖州選擇化纖行業作為首批轉型試點行業,并確定了轉型企業名單。根據企業承諾,到2025年末平均
碳強度有望較2020年末下降39.8%。作為對企業的支持,銀行機構為此提供20.7億元的轉型貸款,利率較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最高下浮55個基點?!敝袊嗣胥y行湖州市分行副行長郭正江介紹說。
據悉,圍繞轉型金融服務創新,湖州全市已有18家銀行成為總行級試點分行,當地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5家銀行已獲批成為總行的示范行。針對重點轉型行業企業,中國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通過指導金融機構以“白名單”形式向上級行爭取更大力度授信額度支持,有效實施差別化利率定價和授信策略。截至去年末,湖州已創新“碳系列”金融產品30余款,累計發放碳效貸款7370余筆,累計金額360億元。
“像湖州這樣,編制轉型金融支持活動目錄,有效推進信息披露,反而得到國有大行額外的信貸傾斜,有力支持了轉型升級。因此,推動綠色發展不能怕‘自揭其短’,通過披露打破信息不對稱,披露越多、得到越多,這也體現‘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指導各地圍繞地方特色行業,持續從省級層面推動轉型金融創新探索。